冬日的鄂西山区,在150个尚未通沥青(水泥)路的建制村,村民们正投入火热的劳动中,他们要利用年底前近20天的冲剌,将公路修到村前。 三年前,湖北宣布除鄂西恩施州外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恩施州给予了极大关怀,将恩施州划入享受西部政策的地区。 自2004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连续十年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惠民工程,纳入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全省共计投入以奖代补建设资金360多亿元。今年年底,随着恩施州最后150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湖北将真正实现“村村通”。 农村公路循环成网 “今年年底,湖北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2万公里,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100%的乡镇渡口达标。”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尤习贵说,“我们正依托畅通的农村公路,大力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确保2015年年底实现村村通客车。” 让农村公路循环成网,是湖北着力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早先修建的农村公路,许多都是“断头路”。路修起来了,农民出行还是不方便。为此,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地方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更加注重民意,注重公路的联通成网,让民众参与到公路布局规划之中,实行民主决策,并通过国家补一点、村里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等办法,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修通自家门前的路。与此同时,去年,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结合湖北省委开展的“三万”(万名干部进万家洁万户)活动,在江汉平原新修建5000公里农村公路,让通村公路循环起来。 提档升级重养护 由于受到资金等多因素影响,湖北许多农村公路是按路基宽3.5米标准修建的,一些地方甚至降低标准,路基只有3米宽。随着公交车进村,路窄错不开车的矛盾就凸现出来了。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在江陵县进行试点,改造升级农村公路。江陵县强化县乡两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全民动员,整合涉农资金进行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将宽敞地方通村公路路基由3.5米加宽到5米,临水、临崖等路段每300米至500米建一对错车台。江陵县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县1586.58公里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升级改造工程启动不到一年,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5%。同时,省厅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在全省开展农村公路临水、临崖、陡坡路段安保工程建设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三年攻坚。 农村公路修起来了,管理养护要跟上。湖北在全国率先由省人大立法,出台了《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条例》,并采取省补一点、地方政府配套一点,落实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各地或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或明确管理部门,实行专群结合等方式,确保农村公路有人管有人养。 农民工回家创业 青山碧水间,村村公路连。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悄然改变荆楚人民的生活,城乡生活正加速融合。 初冬时节,记者驱车在大别山区农村采访,沿途层林尽染,车多人聚。罗(田)九(资河)公路各地牌照车辆来往穿梭,沿线满是扛着“长枪短炮”的赏叶游客、摄影爱好者,徐凤、河西畈、九资河等村镇热闹起来,也富裕了起来。九资河镇圣人堂村村民肖祖权以前靠打工,年收入不到2万元,如今办起了农家乐,去年毛收入超过20万元。在大别山周边,像肖祖权这样依托通村公路发家致富的有数万户。 在鄂西山区,村路修通了,穿皮鞋赶场的人也多了起来。马前村党支部书记康胜说,村里种植的莼菜因交通便利、运输方便,每斤价格由以前的2元涨到了4元多。 荆楚乡村因路而变,农民们过去是“想办法出去打工”,现在是“争着回来创业”。村路,改变了乡村,村路,也留住了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