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工业战线按照省委、省政府“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要求,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逆势进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从湖北省经信委采访时获悉的。 逆势上扬 稳中有进 据统计,2014年1~11月,湖北全省工业完成产值3.84万亿元,同比净增4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8%,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比上年前移6位。具体体现在: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从轻重结构看,1~11月,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快于重工业增速3.3个百分点,轻工业占比提高至36.3%。从产业结构看,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0%,快于全省。从投资结构看,技术改造投资突破3000亿元,增长25.7%,增速居全国首位;工业累计完成投资9400.8亿元,同比增长15.4%,工业投资规模总额位居全国第6位;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快于工业投资4.6个百分点。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工业增长13.1%,快于国有工业增速10.8个百分点,占比提高至72.7%。从能耗结构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5.9%,同比放缓3.5个百分点,占比降至27.7%。前三季度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突出表现为“三高一降”:利税增幅较高。1~11月,全省工业实现利润1865.7亿元、税金1600.5亿元,分别增长10.2%、11.5%,全年利税总额有望突破4000亿元,利润率提高。全省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5.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产销率提高。1~11月,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为91.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亏损面下降。11月末,全省工业企业亏损面为9.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支撑突出。一是半数市州增速较快。“一主两副”支撑作用突出,1~11月,武汉工业增长10.9%,宜昌、襄阳增长11.2%、11.1%,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50%;鄂州、荆门、孝感等8个市州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重大项目发力。80万吨乙烯、武汉联想、神龙公司、武石化、湖北中烟等5个重大增长点合计新增产值近600亿元,预计53个重大增长点2014年新增产值超过1200亿元。三是重点产业引领。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13.8%、食品(含烟草)产业增加值增长13.5%,两大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超过50%。信息化板块活跃,电子制造业增长25%,光缆、光电子器件、智能手机等产量增幅超过35%。 市场主体培育和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中小企业成长加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842家,新增2307家。1~11月,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高出全省工业增速1.5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59亿元,高出全省0.7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提高至66.2%;县域财政收入1194亿元,增长14.6%。 狠抓落实 富有成效 湖北省经信委主任欧阳万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一年来,全省经信系统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千方百计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针对新常态下出现的增速换挡和下行压力加大,克难奋进,精心组织工业运行和要素保障。一是加强经济运行预测、监测分析;二是强化要素保障;三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四是促进新的增长点;五是引导企业走出去;六是开展企业减负行动等。 强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首先是四个传统产业调整加快。钢铁行业扭转2013年持续负增长局面,石化行业重大项目投产,建材行业、纺织行业加快转型。六个重点产业增长较快,对工业增长支撑作用突出。2014年1~11月,全省汽车产量158.5万辆,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24亿元,增长26.3%。其次是推进技术改造工作。滚动实施百户重点企业技改示范工程,突出抓好投资超过10亿元的290个工业项目。完善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严格工作程序,认真组织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和评审。积极争取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国家“强基”专项、4G和北斗导航示范应用专项支持。再次是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2014年国家下达的涉及10个行业34家工业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前四年,累计淘汰炼铁产能200.6万吨、炼钢824.8万吨、电力98万千瓦、电解铝10.7万吨、水泥991.8万吨、平板玻璃1125万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最后是继续推进化肥、钢铁、水泥、食品、专用汽车等规模经济领域的兼并重组,引导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结合湖北实际,认真谋划小煤矿的关停整顿工作,超计划完成年度目标,全省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达到11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达到25个。 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这方面,主要是突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软件、北斗、新材料等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产业规划,先后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目前,湖北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纳入工信部重点支持的4个区域;推动成立了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谋划推进成立百亿级产业投资基金。加强武汉国家软件名城创建,全省软件产业主营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增幅超过40%。同时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学研合作,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实现技术项目对接1078个,技术交易额3.64亿元。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促进信息消费。出台了《湖北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2014-2017年)》,突出抓重点、抓应用、抓示范,重点培育300家试点示范企业,培育一批“数字企业”,打造一批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电子商务、北斗技术等新兴消费应用。在全省推广三网融合实施方案,加快新业务、新业态的普及应用。此外,去年湖北经信系统还在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谋划推进经信领域改革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相关工作。 “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 谈及2015年的工作计划,欧阳万坤认为,必须坚持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保持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湖北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技改投资增长1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 为此,欧阳万坤要求在新的一年里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全力以赴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二是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扎实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五是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增强工业发展原动力;六是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七是狠抓工业节能减排,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八是深入推进经信领域改革,增添工业发展活力;九是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能力等。 (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