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十二五收官之年江西工业提档重点领域

发表日期:2015-02-03 11:22:43 兰格钢铁

图为江中制药高度智能化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金国军 摄) 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暨工业园区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江西省工信委主任胡世忠在会议上表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做到“一个确保”、实现“三个突破”。即:确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00亿元,增长11%以上;主营业务收入35000亿元,增长12%;利税总额3500亿元,增长12%;完成工业投资8800亿元以上,增长12%。 与此同时,产业企业壮大实现突破,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7000亿元,石化、食品产业过3000亿元,新增光伏全行业、稀土和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总数达到11个;新增2个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总数突破20个。工业园区总量实现突破,园区工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新增1个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总数达到3个,新增过500亿元园区4个。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突破,重点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0亿元,新增过100亿元产业集群6个、总数突破40个。 提档重点领域 打造产业集群 胡世忠认为,江西完全可以既瞄准现在产业的重点领域高位切入实行补链和延链,又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寻求重大增长点、爆发点。只有实现重点领域的提档提速,才能保持大产业的平稳增长。要坚持“一产一策”,重点抓好“两个8大领域、一个运作机制”,重点抓好百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围绕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伏产品及配套、通信终端及零部件配套材料、锂电新能源及配套材料、铜及深加工、机械制造及冶金材料、有机硅及深加工、石化及深加工8大领域,省、市共同努力实施20个示范项目和一批对接项目,实现关键环节上规模上水平。 围绕节能环保新产品新材料、智能制造及装备、半导体照明、通用航空制造、粉末冶金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深加工8大领域,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加强人才技术资本组合以及各类环境和服务的优化,实现重点领域新突破、新发展。省市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都应积极组建工业投融资平台,加强与多元化主体合作,促进产业基金的设立和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国内外重点产业基金以及大公司、大企业的对接和引进。 引导和支持各地按照市场细分、行业细分原则,明确产业定位,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基地;突出重点,动态管理,继续抓好60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对20个示范产业集群实行重点推进、重点帮扶。 把构建产业集群支撑体系、营造产业集群整体优势放在突出地位,分类推进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原料供应和物流配送等平台建设,力争每个示范集群建成3个以上、每个重点集群建成2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 支持每个设区市重点推进1~2个产业集群在辖区内或跨区域对接,重点推进铜材加工与电子信息,钢材生产与汽车船舶、冶金机械,石化与精细化工、化纤纺织等一批产业集群之间的互补对接,同时推进产业集群与省外的板块承接对接,实现重点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 加快园区转型 做强中小企业 针对联点企业反映的用电、融资、用地等问题,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骨干企业加快做大做强。 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骨干龙头企业改造升级、提质提速结合起来,实行重点政策、重点措施、“一企一策”,建立健全100户重点企业季度调度工作机制。加快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的组建和运营。 进一步加强以创业大学为载体的培训辅导、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载体的公共服务、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载体的投融资服务、以小微创业园为载体的创业孵化四大体系建设。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对有市场、有特色、有技术含量、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大融资担保、贷款贴息、优化服务等普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力争培育认定300家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它们加快转型,各展所长、竞相发展。 将行政服务中心延伸到园区,推进建立“一个窗口受理、限期办结、网上审批”的便利化服务机制。探索实行考核制、聘任制、年薪制的“三位一体”机制。建议市县由分管领导兼任工业园区第一书记。推进工业园区行使独立的资产资本资金运作权。 加快吉安井开区等5个物流港建设试点,逐步完善企业信用评价评级体系和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继续推广“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助保贷”、“互助信贷通”等模式。加强中小企业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同工业园区的合作对接,建设以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的特色服务超市。在有条件的园区积极建立服务综合平台。 依托国家级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开发工业园区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集群协同系统。继续推进工业园区管理信息化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提高园区服务数字化水平。 创新创优并举 促进两化互融 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40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锂电、石化、纺织、建材等重点领域推进企业加强相互协作和资源共享,力争新增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帮助和支持200家企业开展创新能力提升示范试点。 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加强工业设计运用,加快推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力争全年开发省级新产品100项以上。 积极支持和推进50家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筹备全省非公经济表彰大会,营造创业氛围。 积极争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江西工业低碳转型示范项目,继续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支持新余高新区、南昌高新区国家低碳试点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吉安、丰城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积极推动鹰潭国家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综合试点城市和靖安县、丰城市省级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县(市)建设。 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分类实施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点示范工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对接应用,加强校企对接,发展工业软件,推广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实施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重点推进医药等行业企业诚信体系与产品质量控制可追溯平台、装备制造行业“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化工行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机制,探索行业协会、网上平台、重大活动等多形式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中国工业报)

相关阅读
十二五收官之年江西工业提档重点领域[11:22]
低油价或增加页岩气十二五产量达标难度[02-02]
“十二五”规划—建筑行业低碳化发展趋势[01-21]
湘西鹤盛十二五异地技改基础设施项目[01-21]
铁路投资高位运行 十二五交通规划完成无虞[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