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问题长期论证下去没有必要,希望省里与我们一起努力推动深中通道尽快开工建设!”9日下午,在参加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深圳代表团分组审议时,面对深中通道迟迟未能立项的现实,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长许勤显得有些着急。他在会上再次呼吁将深中通道写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并推动其尽快开工建设。这是许勤连续4年在广东省“两会”上呼吁尽早开建深中通道。 事实上,许勤的着急,既是深圳和中山两地的焦急,更是整个珠三角的焦虑——珠三角一体化的要求,倒逼深中通道必须尽早开建。 对于深中通道的问题,“文过是非”先后于2014年12月11日和18日发表了《一个武汉,打败广东》和《粤港澳大桥:谁边缘化了谁?》两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文中提出了两个观点:一、虎门大桥这一交通瓶颈已经拖了整个珠三角发展特别是一体化的后腿;二、粤港澳大桥未能采用“双Y”方案,既使深中通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同时推迟了深中通道的开工时间。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为什么会有“深中热” 事实上,经过16年的孕育和论证,深中通道已经在深中两地赢得了广泛共识。在深中通道迟迟未能立项的同时,深圳和中山两地出现了持续已久的“深中热”。从某种程度来说,“深中热”恰恰是珠江口18年唯有一座虎门大桥反衬而出的。 2014年12月16日,在有深中两地政府代表、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参加的“深中协同发展论坛”上,与会人士认为,深圳与中山分处珠江口东西两岸,两地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但目前唯一的通道绕行虎门大桥,车程要两到三个小时。深中通道建成后,将构建珠三角A字形交通骨架的“关键一横”,成为联系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直联通道。 中山市委常委侯奕斌表示,建成通车后,两地车程将缩短至30分钟,深中“一小时生活圈”可望形成。深圳大学魏达志教授认为,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深圳中山两市将成为珠三角湾区经济中的两大明星城市,通过资源互补和产业协同,实现开放型城市的集聚与共赢。 与会专家认为,深中通道将成为联通珠江口东西岸的“黄金通道”、“金色走廊”,极大推动深圳、中山两地在创新资源、产业发展、战略平台、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促进两地合作关系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同时,两地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桥头堡地位将更加凸显,两地应该携手共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珠三角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1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报告指出,2000至2010年期间东亚地区有近2亿人迁入城市,相当于世界第六大国的人口数。无论就地域还是人口规模看,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10年就已超过日本东京地区,成为全球最大城市片区。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深中通道对于珠三角地区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2015年开工成为泡影? 2014年,深中通道建设一度迎来重大进展:广东省政府在《推进珠三角一体化2014-201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深中通道将于明年开工建设”。但是,由于至今未能立项,深中通道2015年开工建设极有可能成为泡影。 其实,早在虎门大桥通车的次年,即1998年,中山市规划局就提出了建设深中通道的设想,但直到2008年,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才确定为其中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10年广东省“两会”上,深中通道被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计划表。虽然深中通道很早就被提上议程,但被认为会与后提出来的港珠澳大桥功能重合,被暂缓推进。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深中通道计划于2015年底动工建设,但A3(东隧西桥)、A4(全隧)建设方案之争,使得深中通道项目再次陷入僵持。目前,“深中通道”依然停留在“前期调研”阶段。 深中通道,能够赶上2015年的最后一趟列车吗? 许勤市长呼吁尽快开工 2月9日,许勤参加深圳代表团分组审议时说,“深中通道是一条战略通道,直接关系跨珠江东西两个区域的发展,希望省里尽快开工建设!”他认为,今年我省的经济形势依然复杂,有很多不确定性,站在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应该尽快推动深中通道的开工建设,长期论证下去没有必要。显然,在他看来,深中通道绝不仅仅事关深中两地,而是关系到整个珠三角的高度融合和发展。 深圳市市长着急,来自深圳、中山的广东省人大代表更急。广东省人大代表张弦、王苏生、庄创裕提出,要将2015年开工建设深中通道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此外,今年深圳代表团拟向大会提交全团建议,力推深中通道项目尽快动工。 领衔提交这份全团建议的张弦代表认为,深中通道不仅仅是深圳、中山的通道,目前前海、南沙、横琴刚刚纳入广东自贸区,这条通道对于联系这3个自贸区以及深莞惠、珠中江两个沿海城市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将打通珠三角东西两岸交往的“任督二脉”,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企业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深圳、中山两市已经预留工程用地,且无征地拆迁的任务,深中通道已经到了最佳建设期。 深中通道再添变数 尽管如此,但种种迹象表明,深中通道困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日前,正在参加广东省两会的省政协委员谭刚教授在仔细查看了今年广东省投资项目安排后,不无忧虑地谈了三点感受:一、深中通道仍然列为前期预备项目,难怪深圳中山强烈反弹;二、具有替代作用的虎门二桥2013年立项,2018年建成,今年安排12亿,肯定进一步影响深中通道立项;三、深茂铁路先建珠西的江门、阳江、茂名段(2017年建成),而珠东段深圳至江门还不知何时从预备项目转为正式项目。总之,深圳向西发展的交通通道建设成为瓶颈,严重影响了深圳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外溢发展功能。 如此一来,深中通道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了。它意味着相关方更深层次的沟通、说服以及共识。当然,亦有博弈。 众所周知,深中通道当初押后,就是因为所谓的与南面的粤港澳大桥功能重合而致。这可以说是深中通道面临的“南挤”。而现在,又面临虎门二桥的“北压”了。 虎门二桥其实早该兴建,但虎门二桥现在的建设提速,显然具有延缓深中通道立即上马的意味。加上A3、A4方案之争,深中通道无疑遭遇了绊马索或者拖延术。 但是,如果放在珠三角深度融合的层面,偌大的珠江口完全可以容纳下虎门二桥和深中通道甚至更多大桥或通道。否则,武汉何以建设和规划11座长江大桥? 省政协委员谭刚认为,无论从建设广东自贸区的需要,还是推进珠江东西两岸互动、促进广东区域发展,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推动珠三角城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和发挥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作用等角度综合来看,加快深中通道立项和建设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而且时间十分紧迫。 珠三角融合需要大战略 因为深中两地的大声疾呼,似乎深中通道只与深中两地有关。但事实上,这样看待深中通道显然十分狭隘。深中通道是沟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事关珠三角整体发展的战略通道。诚如2014年7月17日深圳市长许勤在会见中山市长陈良贤时所说,深圳希望与周边地区联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打造世界一流的大湾区经济,在新的坐标系中取得更高质量、更高层级的发展,共同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出积极的贡献。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对于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流通、人员交流往来、经济文化合作,以及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这次广东省“两会”上,除了力推深中通道建设,许勤还建议赣深铁路同样要尽早纳入计划,尽早开工。显然,与厦深铁路和深茂铁路一样,这是将深圳放置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统筹思考的大交通和大战略。无论推进深中通道还是赣深铁路,都是这种思维的集中体现。 请放开手,让深圳再次奔跑!这是2014年微信朋友圈最火的一句提示。2015年,这句话言犹在耳:别扯深圳后腿,让它自由奔跑——深圳总会给人更多惊喜。 (奥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