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5-1-26 16:03:34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长江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西宁正华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地理位置:建设场地位于西宁市城中区,长江路七一路至西大街段 项目概况:本项目拟用地面积57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0383平方米,主要建设市政工程、商业用房、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本项目总投资8亿元。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2.1.1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场界施工噪声均不同程度的超《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由于建设项目位于市中心,项目区域周边敏感目标较多且距离本项目施工场地较近,因此,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 施工噪声是暂时的,但由于施工期较长、噪声源大,因此,建设项目场界噪声均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因此在施工期必须采取本环评提出的防治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⑴建设项目靠东侧边界的施工场地,使用全封闭技术以及新型隔音围护,一般人工设计的隔音围护可以达到5—12 db((((a)实际降噪效果,可以大大降低施工作业噪声向外界的传播强度。 ⑵为取得项目居民及各单位的谅解和合作,施工单位应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施工方案通知他们,同时,施工单位应努力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⑶生产作业尽量向现场外部发展,减少现场施工作业地作业量或作业内容。对于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的机械加工及制作,可以在工厂、车间内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此外,木材、钢筋及其它金属材料的加工等,也可以实现非现场作业。 ⑷合理布局施工现场:由于建设项目施工场地位于市区中心,项目东侧沿线敏感目标较多且密集,可将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置于场地西侧,利用噪声的随距离衰减特性来减小噪声污染。建设项目施工次序可考虑先外围后中央,先敏感点后非敏感点,这样可利用先建的建筑物阻隔建筑噪声,可缩短影响时间和强度。 ⑸积极改进作业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电锯、电刨)可以设置作业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⑹施工单位应科学组织施工方案,合理使用高噪声机械作业时间,并使设备维护保养处于良好状态,以尽量降低设备噪声源强,要注意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减少施工噪声影响范围。 ⑺项目周边居民小区及单位、商业铺面较多,加强噪声作业控制,调整作业时间,制定合理的作业时间带。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昼间可以将施工作业时间与居民、职工的休息时间错开,中午避免进行高噪声的施工作业。 ⑻项目周边居民小区较多,项目施工期间需特别注意西宁市政府对于高、中考期间的噪声管理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西宁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规定,市政府决定在5月20日至6月21日高((((中)考期间,实行特定区域噪声限制管制。6月7日至9日高考期间、6月19日至21日中考期间为噪声严管期,居民区和考点周围建筑工地全天不得进行各类施工作业;5月20日至6月21日期间除上述六天外,其余时间为高((((中)考噪声监管期,居民区和考点周围建筑工地午间((((12:00—14:00)、夜间((((22:00—6:00)不得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⑼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减少人为噪声,进行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建筑材料轻拿轻放,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2.1.2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 根据目前建筑工地的施工方式、施工水平,建设项目施工扬尘主要集中在前期的土石方阶段和末期配套公用设施建设两个阶段,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另一原因是大风、天气干燥、少雨季节的不利气象条件下。因此,抑制扬尘是减少施工扬尘的最有效手段,同时运输车辆限速、道路硬化及保持路面清洁,也是减少扬尘量有效的手段。 ⑴根据《西宁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城市建成区各类建筑施工、拆迁工地做到“五个100%”,即施工现场100%围挡,施工工地路面100%硬化,拆迁工程100%洒水,出工地渣土运输车辆车轮车身100%冲净,密闭运输、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或遮盖。 ⑵土方工程包括土的开挖、运输和填筑等施工过程,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 ⑶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等有效措施。 ⑷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 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定期喷水压尘。 ⑸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米,并应及时清扫冲洗。 ⑹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厘米,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送往指定的倾倒地点。 ⑺施工工地内及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间的车行道路,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并保持路面清洁,防止机动车扬尘: 铺设钢板路;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铺设用细石路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等,并辅以洒水、喷洒抑尘剂等措施。 ⑻施工期间,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采取下列防尘措施之一: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铺设礁渣、细石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晴朗天气时,视情况每周等时间隔洒水二至七次,扬尘严重时应加大洒水频次。 ⑼汽车行驶引起的道路扬尘约占场地扬尘总量的60%以上,如果施工阶段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每天4—5次),可收到很好的降尘效果。当施工场地洒水频率为4—5次/天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50 m范围内。 ⑽施工单位保洁责任区的范围应根据施工扬尘影响情况确定,一般设在施工工地周围20米范围内。 ⑾项目施工期应优化施工布局、优化施工方式,工程施工应按计划分期分区分段进行,不要一次进行大面积的开挖,造成地表裸露时间过长,增加土壤侵蚀强度和水土流失量;对工程开挖产生的挖方临时堆放时,要采取挡护措施;每个施工段工程竣工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⑿禁止焚烧各类废物;施工营地不得使用原煤、重油等作为取暖及食堂能源,建议使用液化气或醇基燃料。 2.1.3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基础开挖时,大雨冲刷地面浮尘,亦将产生泥浆水。建设项目土石方阶段一般会选择将在4—6月份进行,此时间段尚未进入西宁市的雨季,降雨天数和降水量都较少,降雨产生的泥浆水将直接进入开挖的基础内,通过土壤渗透和自然蒸发解决。如出现大雨、暴雨等极端情况,应在基础内沉淀澄清后回用,不得外排。 施工废水主要为生产作业过程中冲洗、浸泡、溢流和水管泄漏等形成的施工污水,排放量较难估算,主要污染为ss,通过在工地建废水沉淀池,外排水必须经沉淀后回用,不得外排。 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于施工营地,总排水量为1920m³。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涤污水和食堂污水,主要污染因子包括cod、nh3-n等 ,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它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cod、nh3-n的排放浓度分别为460mg/l、42mg/l,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中b等级标准排放,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1.4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开挖预计将产生30万m³弃方,无回填土方,挖出的土方全部外运,随挖随运,不在场地堆存,全部运至城管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 建设项目共计产生1467t建筑垃圾,其中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包装箱、包装袋可回收进行综合利用,其余固废清运至城管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 施工人员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为18t,生活垃圾以专门的容器收集,由环卫部门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2.1.5施工期对道路交通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位于现有长江路的七一路至西大街段。长江路是连接七一路至西大街的主要城市交通道路,施工期将封闭长江路,在建成的中心广场北广场地块开通临时车行道路缓解因长江路施工造成的交通压力。 2.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2.2.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⑴锅炉烟气 本项目运营后采暖依托中心广场北广场项目锅炉房,锅炉房内设7台3t燃气热水锅炉。建设项目运营后锅炉房全年共计消耗天然气58.68万m3,共产生烟气总量799.57万m3/a,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so2 29.39mg/m3,nox 137.32mg/m3,颗粒物13.63mg/m3,能够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规定的燃气锅炉标准限值,锅炉产生的烟气通过锅炉烟囱直接排放。由于使用天然气,其污染物排放量小,对环境空气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不会因此而产生明显变化。 ⑵机动车尾气 各区地下停车场设置独立机械排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和送风系统(自然补风或机械送风),汽车尾气从地下停车场的排风系统送出,按换气标准为6次/h,换气量大于72×104m3/h。在保证换气通风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地下停车场尾气污染物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标准。 参考《机动车停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技术研究》(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当换风次数6次/h以上时,如排风口与环境敏感目标保持10m间距,经空气扩散稀释后,可使环境敏感目标处co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2.2水环境影响分析 评价项目的水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保洁污水。排放总量约为2.36万m³,污水中主要污染因子包括cod、nh3-n等,其产生浓度分别为575mg/l、53mg/l,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污水排放浓度分别为460mg/l、42mg/l,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中相关标准,经污水管网汇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西宁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最终排入湟水河。 2.2.3声环境影响分析 ⑴通风设施等在设计中应考虑平面布置的合理性,避开对噪声敏感的区域,机械设备应采取减振、隔振措施,机械设备间墙体做吸声处理。 ⑵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水泵、风机系统等应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施,定期检修各类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设备应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⑶停车场的进出口应与敏感建筑物保持10m以上的距离;进出口宜采用高阻尼材质减速板;机动车辆噪声,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禁止鸣号、减少车辆怠速时间,避免影响周围环境。 ⑷针对项目区内商业活动噪声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以控制商业噪声对项目区域的影响。 2.2.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⑴项目区域内合理设置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桶应密闭、防雨、耐老化、防腐、阻燃、外体干净;分类收集容器有明显分类标识。 ⑵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袋装化制度,可减少收集过程中垃圾的暴露时间和垃圾的散落,有利于收集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⑶生活垃圾定期由保洁人员集中收集清运至垃圾收集车,每日清运1次,必须做到垃圾当天收集、当天运出;应对垃圾收集箱及时进行消毒杀虫,避免气味散发和蚊蝇滋生。 ⑷商业铺面的包装废弃物可回收利用的部分集中收集回收再利用,不可回收的部分集中收集后送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 2.2.5地下商场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主管单位应按照《西宁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采取以下措施,严格管理商业铺面,避免商业铺面对项目区域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建议建设单位对地下商场各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根据地下商场结构空间,分区设立,对产生相同污染物的项目进行集中布局。 ⑴建设项目应对针对商业铺面的使用性质制定分区规划,以利于实施污染防治措施。 ⑵严格控制在距离敏感目标十五米范围内新设产生油烟、噪声、恶臭、异味、振动的服务项目。 ⑶产生恶臭、异味的服务项目不得设置在地下商场。 ⑷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以控制商业噪声对项目区域的影响。 ⑸地下商场超市内的包装材料等可回收利用。 ⑹长江路地下商场不设置专用油烟烟道,因此不允许餐饮行业进驻。 ⑺服务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转,不得擅自拆除或闲置。 建设项目主管单位应采取上述措施,严格管理商业铺面,避免商业铺面对项目区域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总体结论 本项目不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淘汰类,本建设项目经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批准(宁发改备字 [[[[2014]第029号)。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建设项目区域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建设项目与周围环境是相容且相互适应的,本项目经西宁市城乡规划局同意(《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南规选2012-009号),批准西宁正华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建设长江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因此,项目选址合理。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要求。存在的各种污染影响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只要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管理,建设项目从环保角度是可行的。 4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公众对本项目的总体看法和态度; 项目建设过程中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公众对本工程选择的地理位置有何看法; 公众是否同意项目的建设。 如果您有好的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沟通。 5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相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对该项目及周围环境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以信函、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我所反映。 6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自公示之日起10日内。截止日期2015年2月4日。由于条件有限,一般不接受来访,请谅解。 7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西宁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联 系 人:徐飞琼 联系电话:0971-6308152 联系地址:西宁市海晏路25号 西宁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