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黑龙江今年工业经济低中求进求好

发表日期:2015-02-25 10:57:02 兰格钢铁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2015年,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扣除油田开采业达到4.5%,力争低中求进、进中求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7%左右;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和6.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围绕技改项目做优存量 黑龙江省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孙珅告诉记者,黑龙江省将围绕能源、石化、装备、食品等100项投资亿元以上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投资扩股等方式,促进传统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做优工业存量。 落实与中石油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大庆石化千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积极谋划大庆炼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聚丙烯改扩建项目,加快石油装备产业建设,协调中石油炼化板块确定橡塑产品定价机制,推进橡塑产品延伸加工,着力打造大庆石化产业基地。 落实好中航工业哈飞与美国等国家签署的65架运12系列飞机、直升机采购协议,支持在哈成立新公司,加强协调服务,保质保量按时交付,积极抢占国际市场。推进哈电、一重与中核集团的合作,谋划打造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支持参与福建漳州、河北海兴等核电站项目建设。 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俄罗斯在核电项目上的合作,争取其核电工程订购黑龙江的核电装备。加强与兵器集团合作,推动现有的特种集装箱、蟒式全地形运输车等产品尽快形成产业规模。谋划建设现代煤化工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双鸭山180万吨煤制甲醇转60万吨烯烃项目,推进鹤岗30万吨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尽快落地,促成中海油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投产、达产。 坚持投资拉动,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059个。在项目建设中,特别是要重视项目的投产、达产、达效。 各地要全面梳理建成未投产、投产未达产、当年拟投产等三类工业项目,把相关指标和存在问题入库建账,采取“一企一策”办法,动态跟踪服务。 突出重点,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上和5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达产项目,实行省、市、县三级包保,建立相应的投达产工业项目包保责任制和省市会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重点跟踪推进,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各类问题。 加强协调服务,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贷款融资、市场开拓、煤电油汽运协调、证件办理等方面问题,通过建立分级管理、协同动作、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帮助解决,促进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达效。 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开展万名小老板培育计划,扶持新创办和创业初期的小企业发展,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通过“部省共建”带动各级创业载体快速发展。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做好1000户成长型企业的动态评价与扶持,不断提升成长型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企业在信息、创业、融资、质量等方面提供服务,扶持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与兵器装备集团的合作,利用哈飞汽车兼并重组机遇,按照整车制造的标准和要求,提早谋划,推动变速箱、空调、工业机器人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延伸全产业链和配套体系,着力打造千亿级产值的汽车产业。 加快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争取形成3~5家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推进华润集团与黑龙江省华雨、江世、瑞格、衡阳、大庆天翼等药企的投资合作,尽快促成远东宏信集团与哈药集团生物疫苗公司的合作;加快瑞兴科技与中铁建、铁科院等央企重组步伐,力争3年内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积极推进中国建材收购重组佳星玻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力争年产值达到30亿~40亿元。 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配合相关部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好非公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制定2015年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统筹各部门力量,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合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推进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抓住“十三五”规划编制契机,搞好县域产业差异化特色化顶层设计,引导各县(市)进一步梳理、确定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存量扩张、技术升级、合资合作等途径尽快做大规模,推进向主导产业转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带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省、市(地)、县(市)共同选择确定一批特色突出、带动能力强的特色龙头企业,在融资、土地、用电、用工等方面给予支持,扶持其尽快做大做强。 建立基础数据库,加强对县域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县(市)的运行监测,形成较为齐备的县域经济数据信息体系。 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园区载体功能。在抓好县(市)园区特色产业规划的同时,创新投入和建设方式,探索市场化融资建园区、引进大企业整体开发建园区等路径和模式,针对重点县域园区开展专项银企对接,通过“共同打捆、集中授信、渐进放贷”方式帮助扩大融资。 重点抓好县域园区垃圾、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及企业融资、电子商务、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就业培训等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积极探索“产城融合”机制创新,开展产城融合试点,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探索工业化与城镇化双向融合、良性互动的县域发展新路径。 谋划推进县域产业项目建设。引导县域围绕特色产业布局,选择确定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重点推进,加强协调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开工。 按照《全省工业项目投达产推进工作方案》的要求,抓好投达产工业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建立健全包保责任制,促使一批重点项目尽快达产达效。 把握全省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编制好沿边县(市)特色优势产业招商指南,积极寻求合作线索,引导经济带上的节点县(市)集中要素重点打造2~3个有影响力的产业集中区,努力生成新的项目。

相关阅读
黑龙江今年工业经济低中求进求好[10:57]
黑龙江境内主干线高速公路因大雪全线封闭[10:52]
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环保转型升级[02-10]
黑龙江高速公路今年将增63条ETC车道[02-02]
转方式调结构 黑龙江工业实现平稳发展[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