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年伊始,安徽各地经信系统主动适应新常态,抓紧抓早各项工作,力争稳中求进,实现新的发展。 制定目标明确主攻方向 制定目标,明确主攻方向是年初工业经济工作的首要环节。进入2015年,安徽省经信委首先制定了“万千百十”目标,并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宣布。“万”,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万亿元以上,新增企业5万户;“千”,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技术创新项目1000项;“百”,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00个,培育国家和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示范企业100家;“十”,创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30个、产业集群专业镇示范点30个。 蚌埠市确定了“6+1”工程,即抓好6类企业即规上企业、规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板企业、两化融合企业、民营企业的培育,抓好企业家培训。安庆市确定,抓住安庆石化、曙光集团等,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抓住安庆环新及桐城内配企业,打造全国轻量化汽车配件生产基地。淮南市确定,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建设,进一步壮大煤化工、装备制造、重型汽车产业。池州确定抓好装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制品、非矿采掘及加工、黑色金属及延压加工,加快发展。宿州市确定在发展优势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云计算产业,打造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和中科云智慧(宿州)产业园,努力争取在云计算产业方面全省领先。铜陵市提出抓住绿色工业试点市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其他各市以及各县也都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市、县的特色优势,制定目标,明确了发展重点。 编制投资导向计划抓好技术改造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技术改造投资不仅是发展当年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今后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进入2015年,安徽各市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省经信委安排技术改造投资不低于5000亿元,主要用于十大高成长产业和节能环保改造。亳州市制定了2015年亳州工业投资导向计划项目库,工业投资共216项,总投资164.44亿元,其中技术改造117项,总投资130.6亿元;技术创新26项,总投资5.01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8项,总投资14.67亿元;中小企业发展33项,总投资5.5亿元;两化融合17项,总投资5.03亿元。六安市最近发布工业投资导向计划,共有项目326个,总投资346.2亿元,其中技术改造108项,总投资163.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7项,总投资153.9亿元;中小企业发展项目31项,总投资13.6亿元。滁州市重点实施技术改造300项以上,技术改造投资320亿元。其他各市工业投资导向计划也陆续出台。 今年安徽各市的工业投资导向计划,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的更新改造和节能环保。工业投资特别是技术改造投资除必要的厂房兴建以外,主要用于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建立高水平的生产线和装配线;还用于增加研发手段,提高研发水平,加快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例如,机械行业的技术改造,突出采用智能装备,建立柔性生产线;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突出精细加工、高档面料生产;建材行业的技术改造,突出节能环保及综合利用,等等。 抓好工业设计促进产品升级 设计是产品生产的先导,美好的设计不仅使产品经久耐用,为人们喜闻乐见,而且节能节材,降低生产成本。安徽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工作,2014年底结束的安徽省第一届“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产生了重大效果和积极影响,2015年,安徽省继续抓好工业设计工作。省经信委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注重工业设计,加强质量管理,加快品牌培育,把工业设计列入“安徽工业精品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名品、名企、名牌、名家。 进入2015年,一些市也提出了工业设计的目标和措施。最近,合肥工业设计城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约。马鞍山市工业设计已卓有成效,已有5家设计公司投入工业设计工作,马鞍山市必拓工业设计院还获得安徽第一届“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还有的获得“2014中国设计红星奖”。目前,马鞍山工业设计发展很快,专业设计公司已与生产企业签约达400万元。马鞍山市明确了扶持政策,即对接受设计服务并支付设计费的,市里为其承担设计总费用的20%金额。 领导深入基层抓落实见行动 在新的一年目标、任务制定以后,各级领导特别是经信委领导在年初就深入基层企业,抓调研抓落实。2月初,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牛弩韬来到华为、科大国创调研云计算产业发展情况,其他委领导分别到马鞍山市、合肥市调研工业生产工作。蚌埠市市长白金明到市经信委调研全市工业新年发展工作,指导全市工业系统抓好企业培育,一手抓规模以上企业总数有新突破,一手抓规模以下企业活力,做到“抓大不放小”。滁州市提出并正在实施六大行动,即重点项目推动行动、信息化引领行动、创新驱动发展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品牌质量升级行动、民营经济政策落实行动。合肥市强调,继续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贯彻实施“1+3+5”政策(即配套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平台,做好服务;市经信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企业,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促进全市工业乘势而上,继续领先发展。 在各级领导的带领和推动下,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年初就呈现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