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日前在其年度峰会上发布了今年经营目标。该公司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300亿元、利润145亿元。 这是中航工业再次调低营收目标。调低增长速度的背后是中航工业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进而追求内涵增长的战略考量。 “今年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防控化解经营风险,奋力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顾惠忠说。 另据介绍,中航工业今年将继续推进资本化运作,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 跃居世界500强178位 据中航工业提供的统计数据称,该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3940亿元、利润140亿元。在《财富》世界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8位,比上年上升34位。 顾惠忠说,中航工业去年全力促进航空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该公司组建军品生产管理办公室,狠抓军品合同签订,强化了军品研制、批产、交付管理,协调解决配套问题,均衡生产有所改善。通过在部分单位生产制造中导入AOS规范,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 民用航空产品市场方面,实现出口交付18亿美元,同比增长15.2%,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年度交付突破13亿美元。以运12、“新舟”60为代表的民用航空产品国际化开拓取得新突破,西锐公司在通用飞机相关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前茅。非航民品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中航工业非航民品收入同比增长31%。 技术创新驱动转型 “中航工业将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顾惠忠表示。 围绕航空主业和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规模和收益增长的同时,适度集中财力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要研究和规范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确保创新基金的筹集,加强创新基金使用的管理,使创新基金发挥更大的效果和效益。 加强产学研结合,努力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努力引进各类基金、资本投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并努力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大胆探索股权奖励、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等激励方式,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和创造价值。 加快非航空民品的结构调整 顾惠忠说,在全力发展航空主业的同时,加大对技术同源、产业同根的非航空军民品的研发投入力度。要努力形成中航工业非航空民品的支柱型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非航空民品产业。要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做强;要通过提高产品的信誉和口碑、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做优;要通过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做大,努力培养更多的年收入在100亿元和10亿元以上的支柱民品。 非航民品发展要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内涵式有机增长和外延式并购增长并举。一方面稳步有序退出与主业关联度低、技术含量低、赢利能力弱、股东回报差的非航空民品产业,原则上在非支柱型产业领域不得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专业化低成本并购,加强境外并购企业的管理,真正做到“买得起、管得住、管得好”。 强化管理 顾惠忠表示,中航工业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把战略经营目标提前逐年分层落实,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各个单位有指标”,从而推动战略和规划落到实处。 中航工业将通过实施管理创新促进降本增效。通过推行AOS、精益生产、建立工业4.0示范基地、在生产制造领域推广精益单位生产线、优化生产组织和生产流程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重点型号和项目上全力推进项目总会计师制度,促进技术经济结合。以目标价格和目标成本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新产品和项目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航工业今年提出以集中采购为抓手降低采购成本。顾惠忠表示,要从反腐倡廉的高度出发,规范各项采购管理,全力推进集中采购和招标、比价采购,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