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周二进行了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较上次下调10BP。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时调低逆回购利率,引导资金利率下降意图明确,不过,若要达成目的,政策上仍需量价配合,货币基础缺口仍存的情况下,降准等放松政策或指日可待。 “央行适时调降7天逆回购利率,传达了主动引导资金价格下行的政策预期。”交通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陈鹄飞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 陈鹄飞并称,受益于财政部公布一万亿元的债务置换、IPO打新资金陆续回流的利好推动,本周资金借贷利率和流动性风险溢价均呈现出同步下行态势,央行公开市场调降回购利率,也是主动适应和引领货币市场的动态变化。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在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称,央行调低逆回购利率是因为货币市场利率高企,适度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落,加上释放放松信号,以对冲财政1万亿置换带来的供给压力冲击。 民生证券宏观团队分析师李齐霖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节后春节现金回流,公开市场节前货币投放节后货币回笼是惯例。不过本次节后资金面较以往偏紧,因此节后货币回笼量也是少于以往。 李齐霖表示,当前市场7天回购利率在4.5%~5%之间,逆回购中标利率下调有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调意图,但真正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行还需要“量”的配合。外汇占款收缩,新增人民币贷款高增长,均对资金面构成紧约束,如果没有量的配合很难真正引导利率下行,但资金利率不下又难以支持经济内生性复苏,所以货币宽松还需加码。 民生证券最新研报中指出,当前降准的步伐已经越来越近,理由如下:一是降息后没有真正降低资金利率,即央行宽松力度不够,远未满足流动性缺口;二是二季度城投大量到期,而央行以往的宽松货币政策总会与地方债务到期时点不期而遇,一万亿置换的供给压力需要降准来对冲。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也在发给大智慧通讯社的邮件中表示,二季度来看,货币基础缺口仍然存在:首先,外汇占款不容乐观;其次,商业银行可动用的贷款规模可能在二季度中消耗殆尽;第三,一季度财政存款净上收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4、5月份上收规模更大;最后,外部来看,人民币贬值趋势与资金外流趋势可能加速。 “从目前来看,在一二季度相交的时点,往前看与往后看都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即使央行通过非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等窗口定向工具,向市场投放资金,但长期性、基础性的缺口仍将存在,对维持总量资金安全的央行货币政策核心因素来说,再来一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都是必须的。”陈龙称。 大智慧通讯社统计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共有600亿元资金到期,其中,周二到期350亿元,周四到期250亿元。由此计算,央行公开市场周二净回笼资金150亿元。 央行上周二和周四分别在公开市场进行了350亿元和2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持平于3.75%,由于上周共有1130亿元资金到期,因此当周实现净回笼资金530亿元,为连续第三周净回笼。 市场方面,反应最为灵敏的国债期货在逆回购利率出来后应声上涨。截至10:54,主力合约TF1506报91.270元,涨幅0.17%,成交量为12450手,持仓量为37484手。 银行间短期资金利率早盘亦小幅下行。截至10:55,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3.3420%,上日报3.3608%,7天品种报4.5785%,上日报4.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