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政府安排,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洛阳市集中供热热源及管网建设规划》(2014-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2015年2月12月,市政府以洛政文【2015】14号文件给予了批复。市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确保各项任务和指标落到实处。 该《规划》重点研究了供热热源及管网建设,论证了利用城市周边电厂通过热网长输技术解决热源问题,同时合理布局调峰燃气锅炉作为备用热源;通过改造现有热力主管网,实现各供热区域热源管网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供热能力不平衡,安全稳定性差等问题。《规划》立足于利用城市周边六大电厂,对现有纯凝发电机组进行供热改造后,作为主要热源,通过对电厂热源供热能力及各供热区域热负荷需求的平衡预测分析,提出了在现有大唐洛热、阳光电厂供热的基础上,通过长距离的热能输送,实现由河南华润首阳山电厂、大唐首阳山电厂向供热东区及伊滨区,神华国华孟津电厂向供热西区,伊川电力向洛南新区长距离供热的规划目标;以及在现有热网基础上,通过提升改造沿定鼎北路、道北二路、衡山路、武汉路、联盟路、青岛路、渠南路、瀛州路、华夏路、龙鳞辅路、孙辛路、伊洛路、龙门大道形成城市供热环网的建设思路。本《规划》实施后,我市集中供热热源将从目前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区域燃煤锅炉房为辅,逐渐过渡到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供热为辅的模式;至2020年热电联产供热比例从现状的67.1%提高到92.7%,可再生能源及燃气锅炉供热的利用比例提高到7.3%。《规划》有效调整了我市供热热源结构,将逐步形成热源互联、热网互通、运行稳定的供热格局。区域燃煤锅炉房改建为燃气锅炉房后,可做为备用热源,同时关闭了大量的分散小锅炉房,对洛阳市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预计洛阳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将从现状的37.8%,到2020年上升至80%,远景2025年可达到85%,基本实现供热区域全覆盖。《规划》还对电厂周边市县热负荷做好了预留,以满足电厂附近县市发展对集中供热的需求。 目前,《规划》正式文本已印发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