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1.4亿吨。在中国有500多家钢企,其中民营钢企达到400多家,而在钢材产量上来看,国有民营各占一半。400多家民营钢企中,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只有7家,而产能100万吨以下的200多家。未来生存最困难的就是这些产能100万吨以下的小钢企。这些小钢企综合实力较弱,转型或者升级的难度很大,合规审查难以通过。另外,由于资产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导致环保欠账多,这些钢企在五年之内将会出局。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透露,《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有望在6月之前出台。据悉,《行动计划》的目标是,经过三年努力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以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建立2-3个智能示范工厂,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同时促进行业兼并重组,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企业能耗总量实现零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在此背景下,帮助钢铁业转型,实现兼并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等也成为了政府需要直面的重要任务。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行业整体效益大幅下滑。钢材价格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一路下跌,屡创新低。钢铁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已从2011年四季度末135.93的高点跌至2015年1月末的77.13,跌幅超过40%,吨钢材累计降价已达2100元。近年来,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上徘徊于盈亏边沿。从具体行动来看,为化解过剩产能,将严格执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强规范管理;指定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引导全国布局。同时,健全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发展智能制造、打造示范工厂,并支持发展电子商务。此外,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推进区域企业重组整合,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困难企业资产重组;结合“一带一路”等战略,支持优等企业“走出去”,并鼓励与下游用钢企业一起“走出去”。 钢铁企业在未来3年压缩至300家,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对废钢铁行业将会是一次巨大机遇。压缩产能的同时还需要保证钢材供应量,而加大废钢铁回收力度将会是《行动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废钢铁价格目前没有大的反弹趋势,但是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和“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刺激废钢铁行业也将会有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