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日系、美系三大“洋车派系”之间的较量升级。日系车在中国车市的占有率曾一度高达22%~23%,然而今非昔比,继2012年被德系车一举反超之后,今年1~2月首次被美系车超越,但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市场占有率及名次波动较大,竞争明显加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德系、日系、美系乘用车在华分别销售394.09万辆、309.52万辆和252.55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15.71%和12.82%。而到今年1~2月,美系车的市场占有率跑到日系车的前面,2015年1~2月,德系、美系、日系乘用车在华分别销售75.04万辆、41.79万辆和39.11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85%、12.17%和11.39%。不过,形势变化得快,德系、日系、美系乘用车3月分别销售33.34万辆、26.21万辆、22.10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7.83%、14.01%和11.82%。与上月相比,德系品牌销量增速略低,其他外国品牌均呈快速增长,日系品牌增速更为显著。 较量升级 尽管德系车目前在华销量稳居“洋车派系”的榜首,但这并不代表其没有危机感。大众汽车是德系中的绝对主力,旗下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受速腾断轴以及反腐引发人事变动双重影响,今年来发展不太顺利。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去年分车型前十大生产企业销量排名中,一汽-大众位居榜首,然而到今年却节节后退,今年1月下滑到第2名,而2月下滑至第4名。 大众汽车另一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则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前两月以36.67万辆的销量取代一汽-大众而坐上销量冠军宝座。不过,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上海大众最近一改往日的“矜持”而放下“身段”。上海大众日前宣布全面调整旗下所有产品的售价,旗下车型从建议零售价到优惠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Polo家族价格降幅力度最高达到万元,途安全系车型零售价格也直降10000元。 曾几何时,上海大众一直是所有车企中价格最硬的,途观连续多年的加价场景依然令人难忘。不过,面对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长安福特、东风日产等攻擂者,坐上头把交椅的上海大众难免有压力,这从其今年元月份新车销量图可见一斑,尽管整体销量仍在增长,但途安销售2564辆,同比下降38.31%。 当日系、美系等竞争对手纷纷完成一些车型换代更新时,上海大众虽然也有诸多改款车型推出,但均系小改款,容易引起消费者审美疲劳。在近期没有大量新车型投入市场时,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对保住冠军宝座显得尤其重要。 美系车中的“主将”通用汽车在不断地追赶大众。得益乘用车中MPV这一细分市场的快速发展,通用汽车在华的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2月以13.74万辆的月销量超过一汽-大众等车企,在乘用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中位居第二位,而另一合资车企上海通用以11.3万辆的销量紧随其后。3月,通用汽车乘用车以及商用车的总销量为33.86万辆,同比增长8.0%,远超历年同期水平,其中宝骏品牌3月在华销量同比激增599.8%。而美系中的另一名主力福特的成绩也不逊色,福特今年第一季度在华汽车销量增长9.4%至29.68万辆,超越韩系现代汽车同期的销量,目前在华诸多外资厂商的销量仅次于大众汽车、通用汽车和日产汽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系今年来超过日系,但市场占有率与去年相比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竞争加剧导致部分市场被其他派系车企瓜分。相比之下,日系车面临的压力也不小,但情况不尽相同。今年3月,日系三强中的日产和丰田两家销量下滑,其中丰田销量下滑尤其惨烈,在华连续7个月销量同比上涨之后,今年3月销量大幅下滑20.9%,直接导致第一季度在华销量由前两月增长13.6%转为负增长0.1%。日产第一季度累计在中国市场销售了29.62万辆汽车,同比攀升4.7%。但明显比2014年第一季度26.0%的增速慢。尽管本田2015年第一季度在华销量也仅同比微增长0.6%至16.49万辆,但凭着缤智与XR-V两款小型SUV新车的助推,本田3月销量同比增长14.7%,其中广汽本田3月销量达40215辆,同比大幅增长28%,创广汽本田成立以来3月销量的最好成绩。 为下一站而战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汽车分析专家张志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日系车如今虽然处于相对尴尬的处境,与其前几年对华市场战略保守以及技术导入迟缓有关,给了德系后来居上的机会,但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三五年之后或许又不是今日的格局,车企一般要提前三年到五年布局,从产品研发推出到消费反馈需要一段时间,市场对产品的反应往往略滞后。日系车目前形势略处劣势并不要紧,经过战略调整和产品调整,在华存在反超德系的机会,就如同此前德系暗地在中级车发力而一下反超日系车一样,这一幕也可能发生在日系车身上。 近两三年来,日系车在华加快了产品与技术的导入,丰田(中国)新闻发言人牛煜谈到,目前丰田在日本还有些技术和产品值得学习,但不久的将来,或许丰田在华的部分产品和技术更加领先。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丰田连续推出多款涡轮增压产品,直接挑战以涡轮技术见长的大众汽车。此外,丰田、本田纷纷效仿大众“一车双击”的模式加快产品推出。 在节能以及新能源车领域,日系车正加快步伐,欲借助新领域快速发展重夺失去的地盘。东风日产已于去年推出与全球最畅销纯电动车日产聆风同一平台的启辰晨风,丰田将于今年底之前在华推出卡罗拉、雷凌的国产混合动力新车,本田也计划最迟于明年之前向中国导入混合动力车型。车企之间的战火正从传统燃油车领域蔓延到新能源车领域,大众、通用等车企也在正处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车领域快马加鞭地推进。 在产能方面,各大派系的车企纷纷为未来的市场决战而大举扩张。大众在华两家合资公司今年都将加大产能。其中,上海大众现有年产能为177万辆,根据规划,其位于长沙的工厂或将于今年投产,按照该工厂30万辆的设计产能,投产后上海大众的产能将突破200万辆。而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二期项目已于去年开工,按计划将于今年7月1日竣工,届时佛山工厂产能将翻倍达到60万辆,一汽-大众的产能(含待建)也将突破200万辆。 通用也在产能上加速布局,按规划,通用今年在华的产能将提升30%达到500万辆。随着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的加速扩产,目前在华产能紧张的局面也将有所缓解,去年烟台等工厂产量利用率甚至超过100%。 日系车阵营的本田、日产等车企都纷纷提升产能。总投资额达35亿元的广汽本田第三工厂将于今年投产,投产初期的年产能为12万辆,加上广汽本田黄埔工厂和增城工厂现有的48万辆产能,今年产能将达到60万辆。有消息传,丰田将计划在广州设新工厂,牛煜称,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暂时还没有具体的投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