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瑞来表示,今年是他担任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并负责亚太区工作的第二年,也是格外振奋人心的一年。日前,他在博世集团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博世2014年在华的傲人业绩。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2014年在华合并销售额达到了5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 尤其是2014年,博世集团宣布全面收购西门子所持有的合资企业博西家电50%的股份,以及采埃孚转向机系统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随着两项重大收购项目的完成,博世集团的整体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继续引领未来驾乘科技、拓展互联建筑家居业务做好充分储备。 始终坚持本地化战略 泰瑞来强调,博世在华业绩的出色表现证明了博世本地化战略的成功,也坚定了他们在未来进一步加强这一战略的决心。博世在推进在华本土化进程中始终注重长远布局,将本土研发和创新作为实现在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过去三年,博世在华累计投资达9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在2014年就高达27亿元人民币。截至2014年底,博世累计在中国开设本土技术中心22个,本土研发人员总数达到3900名。2014年,博世本土研发团队成功申请了164项专利,比上年同期水平增长近9%。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106年,2014年是博世在华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博世在华数个事业部相继迎来周年庆典。其中,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以及易特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先后迎来了在华成立十周年庆典。 泰瑞来认为,本土优秀人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截至2014年,博世在华员工共计37800名,较2013年新增5800名。若将新近收购的博西家电以及采埃孚转向机系统有限公司计算在内,博世目前在华拥有员工将近53000名。其中,本土人才在高级经理级别中的人员比例已达85%,而在总监及以上级别中,这一比例也已经超过60%。这两个数字将在未来五年内分别提升至90%和80%。博世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也得到了员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14年,博世连续第四年被CRF联合调查机构(国际独立人力资源实践评估与认证机构)授予“中国杰出雇主”称号。 “博世在中国的持续本土化进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有了这个扎实根基,我们有信心保持业务增长高于GDP增速。”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博士表示,“超过百年的在华发展历程使博世积累了纯正的本土基因,我们希望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成长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对于中国经济与社会而言,博世不仅是一家外资企业,更是一家本土企业。博世中国就是中国的博世。” 把握经济转型机遇 面对来自城市环境与自然资源与日俱增的挑战,中国市场节能、高效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而发展节能和高效产品技术也是博世在华业务的战略重点。着眼于本土汽车产业对节能减排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2014年11月,博世马勒涡轮增压系统在华首家工厂在上海正式落成启用。新工厂设计产能约每年两百万台涡轮增压器,为中国汽车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技术和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此外,博世柴油系统青岛二厂也已正式投产,生产适用于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共轨系统的喷油器。 博世提供的节能减排创新解决方案覆盖全业务领域。其中,热力技术事业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博世热力技术于2014年推出首款一体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通过吸收空气热能满足了本地市场对节能特性的需求。近日,博世与中国领先的消费类电器和暖通空调制造商美的集团达成共识,计划建立合资公司生产多联机系统,服务全球市场。 在汽车后市场,中国汽车用户随着车龄增长而日趋成熟,对汽车维修与保养服务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2014年11月,博世正式启动“博世车联”汽车专业维修特许加盟业务,致力于凭借集“配件+诊断+服务”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中国汽车用户提供品质统一的高标准专业汽车服务。“博世车联”服务网络致力于在未来三年内发展1000家服务站。此外,博世计划今年4月在上海设立一家汽车服务中心,首次引入博世自动紧急呼救服务——博世eCall。 关注互联解决方案 博世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近300亿台设备实现彼此互联。“在中国,发展互联技术是提升创新竞争力,推进经济与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的概念在今年两会中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已成为国家战略。”陈玉东博士表示,“面对这一趋势,博世已经在软件、硬件以及行业知识等方面做好了全方位储备。博世的互联技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四大业务领域。我们希望通过对互联技术的持续创新,使更多的行业能受到由互联技术发展带来的裨益。” 博世认为,互联解决方案主要由互联的物体、安全的软件平台以及基于软件平台所开发的应用和服务三大部分组成:互联的物体通过传感器来收集数据,并以这种方式帮助创建现实生活的虚拟图像。安全的软件平台将这些物体与互联网彼此相连,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最终,基于软件平台为客户开发具有价值的应用和服务。 通过对传感器、软件和服务的研发,博世的互联解决方案已经开始服务于包括智能交通、制造、能源、家居和建筑等多个领域。在智能交通领域,由博世软件创新公司和博世售后市场合作开发的车队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分析车辆自行更新的状态数据,帮助客户在提高车辆使用率的同时,更有效地制定车辆维修和保养计划。目前,此概念的一个试点项目已在博世汽车专业维修北京直营店成功试运行。 对博世在工业4.0领域拥有的领先能力和独到优势,泰瑞来也充满信心。他指出,依靠博世在机械设计商、制造商及机械和工厂运营商等领域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全球超过250家工厂储备的广泛制造知识,博世成为了互联生产领域的领军企业和杰出代表,并在推动中国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发挥独到的作用。 泰瑞来说:“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正在开展大约100个与工业4.0相关的试点项目。在中国的成功案例之一就是我们在苏州的汽车电子厂。该厂的传感器测试中心自设计与建设伊始就遵照工业4.0的原则。苏州汽车电子厂的一大特色是:依靠自动材料供应系统,根据实时消耗数据,能够自动将材料从垂直储存系统装载并送至车间。 此外,通过使用博世Web传感器并整合来自博世全球各个制造厂的海量数据,该中心可以实现全局性生产维护:可以预测机器的性能,并在合适的时间执行相应的维护任务。总体而言,该项目可以节省运营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苏州工厂所取得的成功,也为我们未来在中国其他工厂顺利推广工业4.0充满信心。” “中国市场不仅具备规模和多样性优势,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蕴含着新的机遇。”泰瑞来表示,“当今,'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绽放出新的活力。凭借持续的投资、创新与不断深化的本土化战略,我们有信心与中国经济与社会共成长,到2020年实现亚太区销售额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