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前几日股市发疯,也不知官媒的小编记者踏空了呢,还是有关方面授意,反正就是出文章风险警示,吓得股市尿裤子,等这两天股市真大跌了,官媒又服软了,纷纷出文章撇清自己: 新华社:新股发行并非打压股市 沪深两市昨日大幅下挫逾4%。由于当日正逢又一轮新股申购,部分投资者认为,监管层增加新股供给,意在打压股市。对此,新华社发文称“实属误读”,长期来看,适度增加新股供给可使投资者有更多选择,缓解资金过多引来个股的过度上涨,监管层和股民都期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旁白:这是表态弘扬主旋律的,还有干脆180度反转给股市打气的: 《人民日报》:牛市需要舆论呵护 本轮牛市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宏观支撑以及经济改革所激发的动力。有舆论将中国经济的转型调整和中国股市对立起来,认为牛市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或者实体经济不好导致生产资金进入股市才造成牛市,这些观点也都是有待商榷的。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往往扮演重要作用,双方的关系并不对立。从国家战略出发,“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中国蓝筹公司具备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中国蓝筹公司的估值尚存在提高的空间。而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当前CPI稳定,货币政策具备适度宽松的条件。无论是从国家发展战略还是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考量,股市的长牛、慢牛都符合国家利益、产业利益、社会利益。而这样的牛市需要市场的支持,也需要信心的支持和舆论的呵护。 旁白:看看,这是来回搞啊。官家喉舌表态背后,到底是什么,反正都是瞎猜,你也搞不清。但券商有意约束两融,现在看,确实是监管层要求的: 证监会“窗口指导”券商两融业务 在5月8日上交两融评估报告前夕,各券商已纷纷上调保证金比例或者调整折算率,以压缩两融杠杆。此前的4月17日,证券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合规与风险控制评估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并要求券商在5月8日前上交评估报告。财通国际一位研究人士认为,监管层要求券商上交两融评估报告,在业界看来是变相的“窗口指导”。5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拿到的两融评估报告工作底稿也显示,监管层提出的评估要求十分严格和细致。记者了解到,券商已在加强对两融的风险控制,除了上调两融保证金比例,不少券商还通过调整两融折算率来控制风险,收紧杠杆。 旁白:这摆明了,就是打击两融业务嘛。难怪融资标的板块跌得稀里哗啦,所以海通团队说这是“调皮生”打闹引发的骚动,基本没说错。但监管层不会无的放矢,看看下面资讯: 央行暂停市场公开操作 昨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继续暂停,这已经是4月16以来第五次暂停逆回购操作,另据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无任何到期资金。市场人士指出,当前资金面宽裕,央行不开展操作说明其对短期流动性状况乐观。 旁白:市场解读央行目前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是因为流动性充裕。其实不一定,因为银行基准利率是较低,但市场融资成本依然较高,甚至连地方债都难卖,你可以想而知了,看看下面: 地方债销售新噱头:财政存款 彭博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至少五个城市政府4月已推出新政,通过增加地方债作为当地国库现金定存质押品,来帮助提高地方债吸引力。市级财政在市国库的资金,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存放银行,中标银行以可流通的该地区所属政府债券和国债作为质押。招标操作工具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标标的为定期存款年利率。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牛播坤在4月的一份报告中估算,如果地方国库现金余额保持在最优库底(5,329亿元)的水平,其余全部用于国库现金管理,以获得最大化收益,预计将可释放1.09万亿元的基础货币。这相当于两次全面降准(每次降0.5%)的效果。 旁白:你觉得地方政府搞这类销售噱头,大概能卖多少地方债呢?考虑到地方债的规模,这事肯定到最后让地方政府抓瞎。唯一的办法,就是降准、降息,将市场利率降下来。甚至有可能搞到海通姜超预言的“零利率”程度都有可能。你看看下面的措施,就明白,中央真有这个可能: 银行贷存比75%红线将被取消 有媒体报道称,《商业银行法》即将迎来首次大面积的修订,银监会已经成立了由法规部牵头的修订小组,并抽调了部分商业银行人士,并在4月初开始工作。财新网报道称,银监会将用一年时间推进《银行法》的修订,争取在2015年底出建议稿。虽然尚福林并没有透露修订的内容。不过,目前市场议及较多的修订地方是,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这一监管指标被认为有可能修订为监测指标。此外,商业银行法中第四十三条也被多个银行业人士建议修订。全国政协委员、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提案,建议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他建议修改第三条关于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规定。 旁白:大修《商业银行法》的目的,基本就是为了放开银行业的手脚搞混业经营,否则不足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特别是防止落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不大修现有的商业银行法,很多事都干不了的。好了,这法律最快也要到今年底,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啊: 4月份服务业增长抵消不了制造业下滑态势 中国4月综合PMI 51.3,较前值51.8进一步回落,为三个月新低。但服务业实现了稳固的扩张,4月中国服务业PMI 52.9,较前值52.3进一步上升。本次调查主要发现:服务业活动以稳固的步伐扩张,但制造业扩张停滞。服务业新增订单加速增长,但制造业订单回落。整体就业连续第二个月小幅下滑。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新订单指数小幅改善是(服务业PMI)指数上升的主因。尽管本月读数较一季度均值有所改善,但低于去年四季度均值53.1,意味着经济环比下行趋势尚未明显改善。服务业扩张速度高于整体经济增速,但是其本身增速放缓,且无法抵消制造业下行的负面影响。预计本季度有25基点降息。”。 旁白:看到了吧?经济确实有亮点,但制造业下滑态势太厉害,还是扛不住。而制造业形势不妙,很大程度也是外贸萎缩所致: 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同比下降近一成 第117届广交会5日闭幕。本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1720.96亿元人民币(折合280.56亿美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9.64%。不过在国家战略的大力推动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商与会达到80954人,同比增长0.8%。大会统计数据还显示,欧洲到会客商总数同比减少17.88%、与会人数排名前20的国家和地区占与会总人数较上届下降1.54个百分点。本届广交会最大的亮点无疑是机电产品成交有所回升。作为广交会的成交大头,机电产品在广交会开幕的前三天就累计成交73.7亿美元,而上届同期成交额为64.4亿美元。根据机电商会在参展企业中进行广泛调研后测算,第117届广交会机电产品出口景气指数为52.3,表明当前企业运行情况总体趋好,但增长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旁白:这压力可就大了。当然网络时代,外贸方式多元化,单看广交会的成交量,视角有点偏狭,但总的来说,这事态非常不乐观。这种情势下,央行静悄悄没动作,很可能是因为马上要降准、降息搞大动作。要真是这样,市场岂不是上天?看看市面上闲钱多少吧: 信托业资金如山窥测股市疯牛 中国信托业协会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三月末,共有7770亿元的高收益信托产品资金投资股市,和去年3140亿元的规模相比,几乎翻倍。不过在政府努力控制金融系统风险的影响下,信托资金入市并未并未改变第一季度影子银行市场规模持续萎缩的趋势。中国信托公司从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们手中获得资金,并将这些资金重新借贷或重新投资给那些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的项目,如中小型私人企业或市政工业项目。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资金流向股市。据格上理财介绍:资金通过信托进入股市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阳光私募”模式,二是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信托模式,三是“伞形信托”。相较于前两种模式,伞型信托是近期资金涌入A股的最大通道。信托业协会今日的报告还显示,2015年1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4.41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119.10亿元),较2014年1季度的11.73万亿元,年度同比增长22.85%;较2014年末的13.98万亿元,季度环比增长3.08%。 旁白:只要上涨预期来了,这些资金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股市,将指数拉到什么地方,那只有天知道了。可能同志们又狂呼“大水牛”来啦,还真不是,“改革牛”才来: 习近平: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他强调,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正确把握改革大局,从改革大局出发看待利益关系调整,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会议强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要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引起的利益关系调整,通盘评估改革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利益变化,统筹各方面各层次利益,分类指导,分类处理。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每日综述:干部考核体系,是中国经济持续几十年高速增长的奥秘。你若拿招商引资、GDP作为考核目标,那么大家猛拉投资搞经济,你若搞计生一票否决权,那么你会看到干部满大街去拉孕妇流产。但你若拿司法改革、环保、经济自由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创新创业作为考核目标,那么你会看到制度改革真的会落地,因为只有这样做,才有官做,而且还能做上去。这是保障中国经济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大杀器。“改革牛”已经来了。但短期还是靠“大水牛”来顶事。注意了,去年底,也是监管部门拼命抑制两融业务,也是官媒不停地警示风险,也是股指大跌,然后央行出面揭盅——降准降息大宽松。之前拼命抑制股市的原因,就在于官家担忧,如果不抑制一下就出货币宽松,那么股市岂不是发疯?现在各方做法如出一辙,这是目前中国央行宽松货币最为强烈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