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细则呼之欲出,行业洗牌风声也更加汹涌,野蛮生长的P2P行业行将面临分化发展的局面,金融创新的同时,背后所折射的乱象也开始蔓延。 与线上P2P风险事件频发相呼应的则是线下P2P的乱象丛生。线下P2P市场是非常集中的,但由于进入壁垒低,一些不合规的公司涌入,在寻找投资者、资金流向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位P2P平台创始人向网易财经透露,由于传统金融渠道无法解决紧张的资金需求,中小房企进入线下P2P的现象也很普遍。 中小房企大量涌入 资金流向地产行业 一厢是线上“风险频发”,一厢是线下“危机暗涌”。线上P2P爆发式增长引发热议的另一面是,线下P2P机构庞大,发展迅猛乱象丛生。 据长期观察互联网金融的业内人士向网易财经介绍,线下P2P业务模式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线下个人小额信贷;二是线下个人抵押贷款;三是线下企业贷款;四是房地产贷款。 在这几类线下P2P的模式中,把资金出借给房地产行业被认为风险操作最大。很多小型房企通过成立财富投资管理公司来布局线下P2P业务。一位曾经应聘过线下P2P的人向网易财经表示,在其求职面试过程中,老板很明确告诉他,现在很多线下P2P都有跟房地产公司合作,而资金最终的流向也是房地产行业。 网易财经根据该人士提供的上述线下P2P机构资料检索发现,这家名为XXXX的财富投资管理公司,其官网资料显示,股东背景为一家注册资本为1000万,以保障房和住宅商业开发为主的小型房地产公司。 “ 从2013年底开始小型房地产公司在银行贷款越来越难,私募基金的成本较高,并且募资能力不强。所以,一些小型的房地产公司开始成立一个投资管理公司开始做P2P借贷的业务,实质上汇集了大量投资者的投资最终投到了公司自己的房地产项目”,一位不愿具名的线下P2P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 该人士称,这种理财产品的特点是周期较长,一般在1年到2年。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下行的房地产行业无法在1年到2年的时期出售足够的房产覆盖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 实际上,线下P2P的模式与线上P2P并无二致,最大的差别是线上P2P的投资人和借款人可以直接对接,而在线下同行的模式则是公司以法人的名义先把款借出去,形成一笔债权后再转让给投资人。 前述P2P平台创始人称,一些二三线城市普遍存在利用线下模式,通过关联交易平台募资,资金去向很难控制。特别是中小房企上万亿的资金需求已经难以通过银行拿到贷款,因而在互联网金融兴起时,转而利用线下P2P寻求新的资金通道。 “投资线下P2P的投资者对于资金收益的预期要远远高于其在银行的理财投资收益,通常要比银行的5%-6%高出10个左右的百分点,而按照银行一般放贷给房企会再加上10个百分点利率计算,房企拿到的资金价格接近30%,”该人士表示,虽然成本高,但是在经济下行,中小房企资金需求压抑的前提下能够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已是很难得。 不过,P2P专业人士强调,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的问题是骨牌效应,中小房企在周转和经营的风险很容易转嫁给接盘方,损失高之外,还会带来新的泡沫,不是一个好事情。 寻投资人遭遇瓶颈 扫街宣传现违规迹象 作为P2P业务最核心的两端,投资人和借款人一直是网贷公司争夺的焦点,这同样也是线下P2P竞争的重要市场。随着线下P2P市场的日益庞大,和线上P2P一样,在寻找投资人和借款人方面也面临瓶颈。一些线下P2P公司在拉投资人方面出现不合规迹象也颇为普遍。 据知情人士透露,很多线下P2P借贷公司,瞄准的投资者群体主要是老年群体,而较为常见的宣传手段则是“扫街”模式。“这些线下的P2P会在公司周围向老年人推销自己的产品,如果老年人不相信他们公司,他们会将这些人请到公司喝茶,还会送一些小的纪念品。” 对于一些线下P2P公司将投资者群体瞄准上了年纪老人的说法,网易财经在一线下P2P公司聚集处实地走访时也看到了类似的场景。 北京某CBD地区,三五成群的推销人员身着西装,胸前挂着工作牌,怀抱着几叠宣传资料打量着过往的人群,不过在长达一小时的时间内,包括网易财经在内的中轻年人群并未成为推销的目标,反而是看见零星出现的老年人便会很快的迎上去。 网易财经发现,在这些三五成群的线下P2P工作人员中,各自手拿不同的宣传材料,有收益率宣传册、公司介绍宣传册、法律法规宣传册等等,分工极为细致。在跟老年人聊上之后,会迅速记下老人的联系方式。 “让这些可能成为投资者的老年人留下电话,是因为这种公司会按期举行投资者分享会,之后会电话通知这部分老人参与。而在分享会上有以前投资过的投资者上台分享,同时公司也会派人向投资者讲课。最后,达到让投资者互相影响,促成投资。”一位知晓线下P2P业务的人士向网易财经介绍。 该人士称,将投资者群体锁定老年人,向老年人推销P2P业务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开分享会的时候,一些不合规的迹象就开始衍生。 “银行理财收益低”、“网上理财不安全”等等成为线下P2P公司网络投资者常用的说辞,“如果现金不够,部分P2P公司会劝说这些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银行,然后投资到公司去赚取利差。” 一些拆迁户也是线下P2P公司重点网络的群体,“拆迁户手中有多套房产,抵押给银行后就有闲余的资金,因而这部分人也是线下P2P的主要投资群体。”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对于任何投资而言,逾期违约是最大的风险,线下P2P投资也不例外。前述了解线下P2P业务人士向网易财经指出,线下P2P如果出现借款人无法还钱的情况,投资人的资金将可能血本无归,这是最大的风险。 此外,由于线下操作无透明度可言,公司可以用假标的让投资者投资,投资周期完成后不断地吸收新投资做旁氏骗局,这一点也被视作线下P2P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线下市场透明度低 或成监管盲区 “线下P2P这块的市场其实是挺大的,很多没有听过名字的公司量做得也不小”,某研究机构总监也向网易财经指出。而根据网贷之家CEO石鹏峰的数据显示,目前P2P网贷企业约为1600多家,其中线下的机构数量或在数万甚至数十万家。 据了解, 线下P2P是非常集中的,排名前十的线下P2P公司2014年放贷量加在一起有1000多亿,仅排名第一的公司就有614亿。其中,专门做小额信贷和个人抵押担保贷款的较多,而做小企业贷款的较少。 “越是排名靠前的公司,业务范围就越多,例如宜信主要做线下小额信贷,但也做小额融资租赁等等,但是排名前十的公司涉足房地产P2P的比较少一些”,前述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称。 但是,该人士同时表示,越是大一点的公司,规范性相对而言要高一些。排名越靠前的公司采用的审贷技术越先进,审贷效率越高,一些公司甚至可以在十分钟左右得出是否借款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线下P2P呈现市场越来越集中的趋势,但是由于进入壁垒低,造成了一大群不合规的P2P公司涌入市场,让投资者蒙受损失。由于行业缺乏监管,加之P2P信息又有先天不透明的特点,导致了行业的混乱。 “过多的引入老年人做投资,虽然做大了市场,但是也增加了行业风险,因为很多老年人并不具备基本的投资知识,”有分析人士称。 一直以来透明度差是线下P2P被诟病的重要原因。虽然监管层一再强调对于互联网金融要创新监管,但据消息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对于线下P2P的模式,去年就有风声称监管机构持不鼓励态度,因为很难监管到。 开年初,在银监会架构改革中,网贷行业被划分至新设立的普惠金融部。根据网易财经此前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对于P2P的监管由该部门来牵头协调,但是具体日常业务的监管归属仍尚未落地。 不过,互联网金融监管步伐迈近是不争的事实,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上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表示,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系列监管规则都将在年内出台,包括P2P在内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相关销售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对于如何防范投资风险,专家向网易财经指出,选择投资线下P2P,要注意看还款方式,如果是等额本息还款的,一般能确定是小额信用贷款,这种投资风险较小。尽量不投资一次性还本付息的投资。 其次,要清楚钱的投向,“一些公司会推出几种期限的产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考虑投资资金到哪里去了,如果是借款企业是房地产公司,这种标的的风险较大,出现逾期风险可能性较大。” 此外,专家还建议,一定要看合同是否合规,这个对投资者要求较高,但是一定要看“违约责任”一栏,如果借款人无法还款后,是否有第三方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