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告,强调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提出稳增长思路在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开支,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最近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息0.25个百分点。预计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宽松还将加码,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会有持续性、大幅度下降,这表明中国宏观管理从“供给收缩”转向“需求扩张”,体现了以加法稳增长,解决产能过剩,实现结构合理调整与经济再平衡的战略方针。
一般而言,解决钢铁供应过剩问题,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用“减法”,即通过种种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强迫一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倒闭,从而减少供应量,实现供求平衡。这种办法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太大。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企业关停而引发大量失业,引发财政税收下降;还因为企业关停致使行业间需求互为减弱,丧失投资信心,出现总需求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难以实现供求平衡,反而加剧产能(供应)过剩,引发更多、更大麻烦。正是因为上述巨大副作用掣肘,所以减法去钢铁产能至今没有实现。
另外一种是加法,即通过大幅增加钢铁需求办法,与既有供应量相匹配,借此实现供求平衡。由于这种平衡法不需要关停钢铁企业,或者是逼迫钢铁大力度减产,因此也就不会产生失业、税收下降和上游行业,如矿石、焦炭等行业需求萎缩副作用,引发连锁负面冲击,因此是一种更为积极、有效途径,更加容易贯彻实现。不仅如此,这种办法还因为总需求增加,更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缓解和消除经济下行压力。
以大幅增加需求途径实现经济再平衡,为过剩产能(供应)提供出路,这方面我们具有广阔的施展空间。这主要因为存在一些国民经济短板领域,如环保、水利、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廊、养老、医疗、棚户区改造、保障房等,都需要进行大规模投资。此外,国内各类经济带建设、中西部区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向周边国家扩展,也有很大的投资空间,综合测算投资总额高达数十万亿、甚至百万亿元。比如据财政部测算,仅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平均每年7万亿元。如果将上述投资全部启动起来,势必产生巨大数量的钢铁、矿石、能源、机械、汽车等需求,完全可以化解现阶段钢铁产能(供应)过剩问题。
不仅国内存在基础设施投资历史欠账,而且全球范围也蕴藏庞大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据亚开行研究所推算,未来10年内,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总计需要8-10万亿美元。麦肯锡曾经估算,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到2030年全球道路、电力以及水力等方面投资将需要至少57万亿美元。又由于上述基础设施建设钢材消耗强度较大,因此其大规模建设投资,当然产生规模巨大的钢材消费需求。根据中国以往经验,每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消耗2000吨钢材,如果未来6年内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投资42万亿元,则需要消耗钢材8亿多吨,每年增加钢材需求1.4亿吨;如果未来10年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8-10万亿美元,折算人民币50-60万亿元,需要消耗钢材10亿吨;如果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57万亿美元,折算人民币350万亿元,需要消耗钢材70亿吨,每年需要消耗钢材至少4亿吨。所有这些,都会成为今后中国的投资场地,借此消化过剩钢铁产能。
中国钢铁需求的巨大增长空间,还在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速度远快于主要发达国家,在消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当然大幅提高年度粗钢消费强度。据有关资料,中国在2011年-2013年期间水泥消费量达66亿吨,超过了美国在20世纪的总用量45亿吨。由于钢材与水泥配套使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钢材的年度实际消费强度,要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有过的历史水平。所以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用传统眼光打量中国粗钢需求,由此得出中国粗钢需求已经或者即将到顶的重大战略误判。
我们不仅存在巨大投资空间,还拥有雄厚资金能力。现在全国商业银行一般性存款余额约110万亿,下调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可以流动性1万亿元。如果将目前17.5%的存款准备金率再下调7个百分点,达到10%左右,就可以向上述投资领域提供数万亿元资金。此外,中国还拥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很大部分可以用于进口初级产品和高新技术,支持国内短板领域经济建设。
目前中国股市行情处于上升周期。中国股市繁荣,其实体现了全民创业,对于化解产能过剩亦可以产生两方面积极作用:一是为国民经济短板领域建设,为实体经济发展融资。与银行贷款不同,企业从股市中获得的发展资金是股民投资,不产生利息负担,也没有归还期限,只是实现利润与投资者共享,因此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国民经济短板领域投资。大量资金通过上市企业投资注入实体经济活动,当然可以拉高整体需求,有利于化解产能(供应)过剩。二是产生城乡居民财富效应。股市繁荣,众多股民从中获取大量收益,由此产生社会财富效应,最终会促进住房、餐饮、旅游、娱乐等多方面消费,直接或间接提高钢材需求,开辟另外一条钢材供求平衡途径。
面对有增无减的经济下行压力,决策层开始动用加法,以扩大需求途径实现产需平衡,为此密集批复了一大批投资项目。如果这些投资项目能够在上半年迅速全面开工,形成实实在在的施工量,下半年的中国钢材需求势必会有显著增加;如果再考虑到持续跌落价格本身和铁腕环保对于落后产能释放的抑制效应,年内钢材价格的触底回升也就可以期待。(兰格专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