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农村家电市场一直受到家电产业各界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还在于,家电的一、二、三线市场都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的状态,只有乡镇农村市场还处于部分家电产品普及率很低的发展阶段。
不过当前来自大量农村家电经销商反馈的信息却是,农村市场也大大不如往年,真是“一年还比一年”要难做。不只是原本热销的几种家电产品越来越难卖,更痛苦的是卖了很多家电却是越来越不挣钱,一年算下账来基本上是等于当一年搬运工。
那么当前农村家电市场是不是从此就没有了挖掘的潜力?对于当前的农村家电经销商来说,接下来又该如何找到新的市场风口和引爆点?在我看来,关键要搞清楚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疼点,足以将这个潜在的市场激活。
农村消费者的痛点在哪里?
乡镇农村家电市场赚钱难,现在的舆论都归结于农村市场的“消费者购买力差,需求难以激活”等。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从深层次挖掘来看,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还是诸多综合因素共同主导的结果。
乡镇农村市场的需求疼点到底在哪里?是不是还集中在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这几大类上。看一下乡镇农村消费结构,就可以知道消费的疼点在哪里。
其实,乡镇农村市场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就是乡镇,或者说是距离城市较近的郊县市场。这一市场基本上是与城市市场仅差半步,也就是说中心城市有的家用电器,只要开始普及,随后这些地区也就像东施效颦一样,跟着就赶起时髦来了。
另一个层次就是乡村市场,或者说是相对远离城市的偏远市场。这些市场由于远离中心城市,经济也不发达,消费观念也与城市相去甚远,况且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其消费能力体现出明显不足。
所以,农乡镇村市场实际上是城市市场多年前的景象,就是以时间为横轴逐渐延伸的一种状态,也是从城市到乡镇再到村子逐渐递减的过程。
其中,最大的疼点之一,乡镇农村经销商经营的产品还没有跟上农村消费需求。也就是说,有些农村消费者有这些消费的潜在需求,但我们经营的品类单调、功能过时、定位偏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消费需求。
农村家电为何钱越来越难赚
既然我们了解到乡镇农村市场需求的疼点在哪,也就不难知道乡镇农村市场的运作的难度在哪。正因如此,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才会存在乡镇农村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这一商机。
作为乡镇农村市场上生存的经销商,显然要比城市经销商们生存的压力要大很多,一方面农村潜在需求不等于现实需求。因此,经销商们就不敢于大胆引进新产品、新品类,而是死守着原有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传统产品。
另一方面,乡镇农村经销商们资金实力有限,在需求没有形成规模之前,不敢把自己那少量的钱来做实验,生怕新增加品类卖不动,资金成本会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话,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一个闭环——经营品类少,没人愿意来,消费者来的少,就不敢再扩大经营。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农村经销商轻而易举挣到钱就成了奇迹,而挣不到钱就是常态。
况且,现有互联网发达,乡镇农村已经不再封闭,一个无形的互联网已经把闭塞的乡镇农村与沿海城市连接起来。新的思想和思维,新的习俗和理念,已经通过网上逐步渗透到各地每一个角落。
如果,我们的乡镇农村家电商们,还是固守传统、抱守残缺,不去从扩大经营品种上吸引顾客,无疑是把顾客推到进城或者上网购买。那样的话,乡镇农村家电经销商的日子,只能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未来必须要靠新品种吸引人气
当前农村家电市场的经销商应该都很清楚,城镇化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为乡镇农村消费者释放需求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因而,乡镇农村经销商没有理由不去抓住这一商机,而在天天抱怨没生意钱难挣。
现在的家电产品品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增加。其速度发展之快,令人难以想象。其中,有些家电产品还是特别适合农村。
在消费电子产品方面,围绕彩电,为了方便上网移动通信,有WiFi;为了能够收看到更多、更好的节目,有机顶盒;为了能够享受音乐,现在还有高级音响,家庭影院,这要比单卖彩电吸引人。
在日用电器方面,围绕空调、冰箱、洗衣机,虽然农村空调新鲜,对空净电器需求较少外,新型电风扇品类特别多,还是有不少需求。对农村来说,冬季没有取暖设施,电暖气的需求相当可观,甚至比城市还有市场。
厨卫电器在城市也是才兴起不久,在农村潜在需求更大。以净水机为例,有些农村还没有自来水,自备井水、河水杂质较多,更需要净水电器来保证安全饮用。农村洗浴条件差,家庭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更是必不可少。
当然,不同区域生活习俗不同,对家电产品需求的差异很大,举例仅仅是抛砖引玉。经销商只要肯用心,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应该是最先了解的,只要把这些需求变成自己的经营产品,扩大销售也就不在话下。
过去经销商说挣钱难,其实难就难在你的经营产品太大众化,大众化产品利润很薄是必然的。如果,你增加经营产品,形成一定的规模,就有资格向上游供货商要资源,甚至可以直接与厂家打交道,这样你的经营利润就会逐渐体现出来。
另外,经营产品增多,就会形成差异化。在差异化中获取较高利润,显然并不是难么困难。这就是在不经意间摆脱经营困难的必由之路,否则还会在困惑中挣扎,或者在某一天无奈的倒下。
所以说,路就在脚下,就看你敢不敢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