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北京车位购车行得通吗

发表日期:2015-06-03 09:30:21 兰格钢铁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作为交通拥堵“一体两面”的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病。5月29日,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上表示,北京拟在2016年力争出台《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并按照“有位购车、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思路制定相关政策。 就在大家纷纷表达自己对“有位购车”政策的情绪时,有媒体指出,其实这个政策1998年就在北京推行过,只不过由于带来了种种负面问题,该政策最终因失去效力而搁浅。那么问题来了:17年前一项被事实证明已经失败的政策,“穿越”到今天能成功吗? 恐怕难言乐观。如今北京城的常住人口数量以及机动车保有量,与17年前相比已经显著增加,然而,老旧小区车位紧张等多年前就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表面上看,这项政策能够从源头控制机动车总量增长,但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不是一个治污治堵的最佳选择。 百姓购车行车是为了生活得更舒适,而有过在市区开车出行经历的人都明白,当公交地铁相对更宽松的时候,乘坐公共交通要比开车更省力省心而且省钱。所以,很多百姓在面对污染拥堵时真正的“痛点”,并不是急于拥有自己的汽车,而是渴望一个更加智能的出行方案和更加舒适便捷的公交网络。面对污染和拥堵,城市管理者如果总想着进一步“限制”人们的出行,显然有些急功近利。 从北京的车位缺口上来说,强行实行“有位购车”,恐怕会带来更多麻烦。其一,会推高车位价格,加大有购车需求居民的负担;其二,会使目前很多老旧小区周边的流动车位私人化,加剧城市停车难。这些都将打压着普通收入百姓的有车梦,牺牲城市居民的便利。一项政策让百姓和社会付出如此多的代价,恐怕难以称得上是“善政”。 再者,既然现在北京市民已经接受了小汽车摇号的制度,并且也能理解目前限购限行的力度,再出台一项限制机动车总量的办法,有必要吗?站在群众的角度看,从机会均等到价高者得,这多少有些无情也不合理。 一项好的公共政策,应该以解决百姓“痛点”为出发点,而不是给百姓平添新的烦恼。但很显然,凭车位购车作为17年前就已经失败的政策,如今顶着舆论一片质疑声重回政府部门的案头,如果付诸实施,一旦执行层面稍有松懈,17年前将该政策推向失败的造假寻租等问题很可能会卷土重来。而一项政策若在不同时期遭遇“梅开二度”的失败,政府的公信力被损害就不是一星半点。 正因如此,拥抱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更智能、更优化的公交网,创新合乘出行形式,才是方便百姓、减少汽车使用的根本途径。不过,这比拍拍脑门一限了之可复杂多了。

相关阅读
6月3日(8:48)北京螺线大户报价-其它钢厂[08:48]
北京车位购车行得通吗[09:30]
北京顶级豪宅前五月成交量逼近去年全年[08:57]
北京前5月土地市场供应29宗创7年新低[09:22]
深圳房价为什么能超越北京博得头彩呢[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