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5月汽车产销数据显示,5月,汽车生产196.42万辆,环比下降5.56%,同比下降0.58%;销售190.38万辆,环比下降4.55%,同比下降0.4%。1-5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降至2.11%。业内认为,尽管业界对今年车市增长已经调低了预期,但没想到5月的市场表现就已将预期变为现实。 低增长成常态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1-5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024.44万辆和1004.62万辆,同比增长3.18%和2.11%,比1-4月回落0.94个百分点和0.6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6.19个百分点和6.86个百分点。 上个月,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曾表示,由于汽车行业的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年初提出的车市7%的增长目标恐怕难以完成。而在前天,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在2015全球论坛上大胆预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面临3%以下的增长速度,甚至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6月和7月将进入销售淡季,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汽车产销业绩短期内难以提升,预计增速仍会持续下滑,3%的增速可能将延续到年底。 主流车企多数下滑 事实上,车市的下滑与主流车企的业绩不无关系。今年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6家销量出现下跌,其中上海大众以144008辆销量再次夺得前十企业销量排行冠军,但同比出现小幅度下跌1%。 排名第二位的一汽-大众在前十企业中下跌幅度最大,由去年同期的160592辆跌至125240辆,同比下跌22%。位列第三位的上海通用5月销量实现122769辆,同比下跌9.7%。 跌幅达两位数的还有位列第五位的北京现代,其5月累计销售80022辆,同比下跌12.1%。东风日产5月销量也出现1.9%的小幅度下跌,前5个月累计销售345699辆,同比跌幅逾一成。长安福特5月销量实现61778辆,同比下跌8.9%,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六位跌至第八位。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从4月开始的车企主动降价行为来看,促销效果并不明显,厂商也应尽量调慢生产节奏,顺势而为。 车市增长拐点将现 随着汽车消费较为集中的一线市场饱和,以及各级别市场车型之间竞争加剧,限购、限行等政策的出台,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很难再现前十年的风光,增量市场逐渐被消耗殆尽,汽车厂商们可能将进入更激烈的存量市场争夺。业内普遍预测,中国汽车产业增长已进入拐点期。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保持增长,1-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61.28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0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9个百分点。 不过,业界一致的看法是,虽然在此轮的竞争中,自主品牌凭借在SUV领域的深耕细作暂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在自主研发还是在品质提升上,自主品牌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合资品牌的产品结构调整也开始向SUV和MPV市场转移,未来自主品牌仍然要面对合资品牌市场产品渠道下沉的压力。 中汽协副秘书长姚杰也表示,汽车产销增速回落的形势与中央提出的经济新常态一致,我国汽车工业已进入低速增长期,加上渠道压力渐增,未来车市增速下行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