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替代燃煤供热 浅层地能成建筑物节能首选

发表日期:2015-06-16 11:26:46 兰格钢铁

当今世界,能源需求和供给矛盾促使各国不得不寻找各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其中,浅层地能因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等优势,成为各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的首选技术。日前,在中国新能源建筑产业联盟“浅层地能与新能源建筑研讨会”上,国务院参事王秉忱指出,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快速增长的建筑能耗将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其中,浅层地能作为一种清洁、价廉、丰富、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可有效缓解我国化石能源的紧张局面,成为推动加速治理雾霾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浅层地能替代燃煤供热 世界能源趋势表明,人类最理想的能源应是清洁、高效的,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浅层地能作为储存于地球浅层的一种热能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用少量的电能就可以采集利用,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换,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大规模工业的发展,能源形势日趋严峻。煤炭作为我国供热的主要能源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百姓的健康安全,需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城市建筑能源主要由传统化石能源、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工业余冷余热等几大类型构成,其中传统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超过90%以上。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吴德绳认为,在建筑业1万年的历史中,只有在机电行业出现后,才解决了建筑物环境营造的难题。吴德绳解释说,传统能源的使用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属于建筑物室外环境营造。而机电行业的供热和制冷,实现了建筑物室内环境营造。而清洁能源供热和制冷的低碳、环保,则实现了建筑物室内室外健康环境营造。 据测算,浅层地能供热较常规供暖技术节能60%~70%,运行费用降低30%~40%。可以说,与传统能源相比,浅层地能储量大、再生快、分布广、温度四季适中,是巨大的“绿色能源宝库”,长远看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替代燃煤供热的方式。 建筑物地能供热势在必行 浅层地能的开发利用将带动建筑物供热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加快推进建筑物无燃烧的地能供热势在必行。但作为重要的新能源,浅层地能的实践与开发离不开房地产这一载体。一方面,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型城镇化将撬动房地产业新一轮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新技术、新能源,为浅层地能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新能源建筑产业联盟副主席徐生恒介绍,我国现有建筑面积超过500亿平方米,未来5年将新增建筑面积100亿平方米,按50%的建筑需要供热推算,我国现有建筑供热面积超过250亿平方米,新增建筑供热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如以现有建筑面积的5%、新增建筑面积的40%采用浅层地能无燃烧供热计算,浅层地能无燃烧供热面积可达32.5亿平方米,潜在市场规模达1万亿元人民币。 同时,与直接用电锅炉供热相比,浅层地能供热每年节约电力3168.75亿度,节省标准煤11090.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7726.58万吨、颗粒物480.17万吨、二氧化硫263.96万吨、氮氧化物191.94万吨,相当于减少了一座188.5GW电厂,节省火力发电厂投资约7475亿元人民币。 浅层地能供热需要政策扶持 王秉忱认为,在世界能源供给结构转轨的大趋势下,浅层地能的开发与应用对于能源紧缺的我国意义重大。而我国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能耗约占三分之一,供热又是建筑能耗总量中最大的一项,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与会代表反映,浅层地能是替代建筑物传统供暖或制冷能源的首选,但仍存在政策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家还没有明确浅层地能是可以作为建筑物无燃烧供热替代能源的可再生能源,造成浅层地能循环利用与传统地热能开采相混淆。二是国家缺少建筑物无燃烧供热、地能热冷一体化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缺少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消灭建筑物燃烧方式供热、加快雾霾治理方面的措施和办法。三是同样利用浅层地能为建筑物无燃烧供热,由于不同建筑物的电价差异,造成相同的电耗不同的运营成本,制约了浅层地能无燃烧供热的推广和使用。四是目前国家政策重视利用化石能源燃烧供热企业的能源价格变化的补贴,忽视浅层地能为建筑物无燃烧供热存在的问题,抑制了浅层地能热冷一体化新兴产业的发展。 与会代表建议,一是制定强制性推广措施,将利用浅层地能为建筑物无燃烧供热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是加大对浅层地能的扶持力度,给予浅层地能供热企业统一优惠电价,使利用浅层地能供热企业享有与其他方式供热企业同等待遇,并研究对利用浅层地能为建筑物无燃烧供热统一执行居民电价标准或给予相应差价补贴。 ●相关报道 浅层地温能开发尚需加强后期监管 日前,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付佩民表示,浅层地温在我国方兴未艾,发展空间非常大。然而,由于个别企业因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工程后续管理上存在诸多隐患,因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浅层地温开发的后期监管。 付佩民表示,深层地热在天津、云南等很多地方深层地热用得很不错,但由于受区域地质状况的限制,所以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适合,开发是由区域地质条件来决定的。 “这个地方有地热条件,我们把地热开发出来进行利用。现在我国的地热利用程度是比较高的,同时也是梯级利用的,先是对建筑物进行供暖,再利用温泉水进行洗浴,接下来用热泵技术对供暖的尾水进行处理,用于二次供暖。”付佩民认为,浅层地温能在我国方兴未艾,发展空间很大。 “浅层地温能由于整个存在条件比较好,在任何一个地区都能很好地被利用,只是根据这个地区的情况在使用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是应用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空间非常大。”据付佩民介绍,浅层地温能的应用,我国是从2000年开始起步,十多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南方的建筑也开始使用供暖系统,这样一来整个浅层地热能热泵的市场就会遍布大江南北,需求量非常大。 在付佩民看来,我国的地热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规模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每一个省份都开始加强对地热行业的管理,并注重做好地热利用的前期规划。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很早就做了全北京市的地热发展规划,现在各个区域也做了整体的县域规划。因此,整个地热行业从市场的无序到现在的有序,监管非常到位,而且规划得非常好。 虽然管理已非常到位,但在付佩民看来,也存在某些隐忧:“现在虽然说政府的管理非常到位,但是,由于个别企业因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工程后续管理上存在诸多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浅层地温开发的后期监管。”

相关阅读
替代燃煤供热 浅层地能成建筑物节能首选[11:26]
西安拆改129台燃煤锅炉解决供暖管线建设[06-02]
河北实施9大控煤措施 改造燃煤锅炉[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