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对接德国制造 广东力促中小企业国际合作

发表日期:2015-06-18 10:55:29 兰格钢铁

“通过对医疗机构手术器械实时透明的物流管理和消毒监控,我们能使医疗机构的业务流程更加顺畅并节省成本。”德国艾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萨医疗”)总经理邵爱民6月6日在广东揭阳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邵爱民告诉记者,借助该公司先进的RFID技术,可使医疗机构每年减少约70%因医疗手术器械管理不当而产生的费用。 这种高端外科手术器械是广东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首批入驻的3家德国企业之一——艾萨医疗制造的产品,也是6月6日在广东揭阳闭幕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期间展出的百项先进技术与设备之一。 各取所需的“对接” 据介绍,百项科技成果展览会共吸引了105个外商项目参展。展览会设有中德金属生态城展区、西班牙展区、德国展区、进口设备展区等,集聚了一大批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的科技成果,涵盖自动化、智能制造、生态环保、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技术领域,还特设了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专区,开展对外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通过交流和展示,我们可以接触到德国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德国企业家也可以了解到揭阳乃至广东的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揭阳市凯链不锈钢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凯练6月6日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交流会。在他看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德国乃至欧洲的企业,都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合作的交流平台和机制。这不是单个企业能够做到的。 为了推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共赢,6月5~6日,由中德金属生态城、佛山市中德工业服务区、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与德国工商大会、德国联邦雇主企业总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在揭阳召开。 揭阳市委书记严植婵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揭阳将以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为平台,努力打造中德中小企业共建、共享、共赢的“温暖之家”,推动双方合作枝繁叶茂;努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落户揭阳的合作项目顺利推进,推动“德国制造”与“中国制造”的真诚合作在揭阳开花结果。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约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日渐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愈加凸显,但创新能力弱、生产制造水平低下等对中小企业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参会的不少中国企业家评价,一方面,此次交流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世界先进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促进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寻找合作伙伴打下良好的开端。 在谈到为何远赴中国参加此次交流会,来自德国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坦言,尽管欧洲企业在技术上尤其在智能制造、绿色环保等领域较为领先,但因固守旧有商业模式以及欧洲相对有限的市场,中小企业正面临发展瓶颈。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欧洲企业具有相当的诱惑力。然而,单个中小企业实力有限,希望通过与中国开展合资合作,更好地拓展新兴市场。 记者采访获悉,为了使对接更加充分,本次交流会启动前,主办方举办了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培训班,围绕“牵手工业4.0创办百年企业”这一主题,邀请150名对德合作意愿强烈的中方企业家进行集训,收集企业诉求,并组织企业赴德国考察,寻求合作。 “四个100”加速落地 为期两天的交流会吸引了300多家企业及近千名嘉宾参与,其中来自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等欧洲国家的外方企业共122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中方企业共200多家。交流会期间,通过举办各类论坛、推介会、洽谈会、分享会、展览展示等活动,中外双方充分交流合作,共达成正式合作签约34项,建立谅解备忘录30项,签署会议纪要120项。 近年来,广东作为中国制造业大省,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今年5月,位于揭阳的中德金属生态城获批设立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中德(揭阳)中小企业合作区,有望为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搭建示范平台。 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希望中德金属生态城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做好各项服务和配套,努力建设德国先进技术推广中心及先进装备国产化中心,打造以德国为主、面向欧洲的中小企业创新合作平台。她表示,广东省将进一步深化与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各国的开放和合作,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德、中欧中小企业的务实对接,努力为德国和欧洲的先进中小企业提供更好、更多、更优良的服务。 据悉,中德金属生态城已经吸引了18家中德合作项目入园,此次参加交流会展览的技术,就有不少是入园企业带来的。为了推动中德中小企业持续深度合作,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依托,此次交流会揭阳市提出“4个100”战略。 “4个100”战略就是要推动100家中德中小企业对接、交流、合作;实现100名德国专家工程师签约担任企业高级顾问;组织100项高新科技成果和先进设备展示、转让、转化;创立100亿元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基金支持两国中小企业合作。 揭阳市常务副市长陈澄民表示,首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有效推动了“4个100”扎实落地,取得了丰硕成果。揭阳将牢牢把握中德、中欧关系全面发展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与国内有志于中德、中欧合作的企业联手,扶持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让交流会成为欧洲企业走进中国、中国企业走进欧洲的桥梁纽带。 另据主办方介绍,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今后将作为一项机制每年举办一次。与此同时,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资源平台——中德中小企业交流网也正式开通,定位于为揭阳、广东以及中国中小企业引进德国(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设备、生产工艺、管理、技术人才提供日常性咨询、对接服务。 尽管首届交流会已经闭幕,但交流会上开通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网会让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延续下去。中德金属集团公司副总裁刘飞舟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网平台模式的可复制性很强,未来可能推广到揭阳的服装、鞋业等产业中,并向其他先进国家进一步延伸,让中外企业的合作交流更加便捷,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合作平台。作为一项机制,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今后每年举办一次。 ●记者观察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空间巨大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栋栋 由广东省揭阳市与佛山市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德中小企业交流会,是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瞄准《中国制造2025》规划带来的新机遇,旨在推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共赢。与很多论坛会议不同,本次会议注重实用性,强调把德国先进的技术与中国的广阔市场和制造能力相结合,寻找双方合资合作的领域或产业。 当前,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和行动正席卷全球,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将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示范作用,利用双边、多边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德合作”正是本次交流会的关键词。 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空间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田川在交流会上表示,该部将继续支持广东省开展中德中小企业合作,推动揭阳市建立中德中小企业合作长效机制,支持揭阳市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集聚资源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产业合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对揭阳市的支持力度。 田川表示,中德两国同为经济、制造业和进出口大国,双方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都致力于变革创新,中小企业合作具有广泛的利益交汇点和很强的互补性,前景十分广阔。首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的举行,有利于推动中德中小企业携手并进、加强合作、创新发展。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应如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要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提供应对反补贴、反倾销等方面的法律援助。此外,支持建立各类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降低市场开拓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将坚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和引进智力相结合。发挥已签署的合作协议和已建立的政策对话机制作用,深化中欧、中美等中小企业政策对话与合作、中德培训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相关阅读
对接德国制造 广东力促中小企业国际合作[10:55]
日本制造业回流本土 追随德国工业4.0[09:33]
戴姆勒拟将德国奔驰经销店售予中国利星行[06-17]
德国:西方国家也拥有亚投行否决权 中国持股26%[06-12]
外媒:德国力争成为亚投行第四大股东[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