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内市场钢材需求形势疲软,主要用钢行业增速继续回落,困扰着钢铁行业已经很久。尽管5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7%,5月末全国主要市场五种主要钢材社会库存量月环比下降5.51%,已是连续2个月下降,但市场供大于求局面未有改观,钢材价格继续下行。面对当前“过剩+低盈利”的局面,《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即将出炉。
库存压力向钢铁生产企业转移
产量降,社会库存降,钢厂库存却在升。据中钢协统计,5月中旬钢协会员企业钢材库存升至1657万吨,比4月末上升134万吨,升幅为8.80%。钢材社会库存下降,企业库存上升,显示贸易商持货时间短、拿货意愿低,库存压力向钢铁生产企业转移,钢材价格竞争更为激烈。
尽管原料成本下降,但钢材价格回升乏力,导致行业长期处于微利甚至零利的状态。市场进入白热化,产能过剩严重,需求进入平台区,很简单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每一项调整任务显得那么漫长而艰巨
回顾每一次对钢铁产业政策的调整(见下表),政策发布的初衷都是想解决当时钢铁业发展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为行业缔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发力点基本都是围绕:总量控制、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等。但又好像每一项调整任务都显得那么漫长而艰巨,症结就是集中度低。
时间 | 政策 | 动因 |
2005.7 |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 制止盲目发展、粗放发展 |
2009.3 |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 |
2010.6 | 《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 | 强化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措施 |
预计2015.6 | 《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 | 结合中国制造2025,推动落实有关措施 |
3年滚动的《行动计划》即将公布
面对当前“过剩+低盈利”的局面,工信部正在制定一个3年滚动的《行动计划》,即《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该《行动计划》的提出最早出现在2015年2月5日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和2015年展望》,工信部表示是结合编制中的《中国制造强国2025规划发展纲要》制定的,有望在6月份出台。
《行动计划》的目标是,经过三年努力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以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建立2~3个智能示范工厂,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同时促进行业兼并重组,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企业能耗总量实现零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行动计划》六个关键词:过剩、重组、环保
《行动计划》涉及到六个关键词:过剩、重组、环保。所以,今后一段时期内,钢铁业未来面临的三大硬任务:
第一,化解过剩。坚持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等途径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严控新增产能,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如6月,安徽省经信委明确省内钢铁企业可跨地区置换产能。
第二,促进重组。促进产业联合重组,大力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增强企业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尽管产业集中程度由于各国文化、历史、经济情况有所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形成一定程度的、较为稳定的垄断竞争格局是钢铁产业良好健康发展的基础。当然,兼并重组和规模扩张不是无条件的,市场好的时候,弱小企业不愿意被并购;市场不好的时候,强势企业不愿意去扩张,收纳包袱。在我国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化并购之前,这就要求政府来牵线或者推进具体的合作项目,更有效的提高重组后的集团对市场的控制力,使参与重组的企业都能够尝到重组为其所带来的价值。
6月,英国行业研究机构金属通报最新公布了2014年全球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情况。2014年中国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总计达到3.01亿吨,产业集中度(CR10)达到36.6%,与上年相比有所下滑。集中度下滑,证明在当前整个行业陷入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中国钢铁企业并没有太多的收购欲望,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纯追求规模扩张。所以,推进兼并重组工作应有利好政策来引导。
第三,环保加压。在产品技术、冶金工艺、装备技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节能环保技术标准,让整个钢铁行业走上“低污染+高盈利+可持续发展”之路。
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将财政部、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意见稿指出对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应加倍征收环保税。这也标志着酝酿近十年之久的环保税征收工作启动将进入倒计时。
任何激烈的竞争都有市场空隙,关键要市场对路、管理有效,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常态,钢铁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但任何激烈的竞争都有市场空隙,只要市场对路、管理有效,一样有巨大的生存空间。
归根到底,发展的核心就是培育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因为竞争力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经营灵活、不断创新、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长期生存;而那些缺乏活力、反应迟缓、缺乏创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这里的竞争力因子包含一个企业的技术、成本、管理、资金以及销售模式的改变(即被市场热议的钢铁电商)等等。(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 张琳 转载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