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交通 公路路况好不好?互联网来分析预警 【方案要点】 随着四川普通国省道公路网的调整和扩展,国省干线路网规模将从1.8万公里扩大至4万余公里。针对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主要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830个养护站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基础设施状况变化情况,通过监测信息及业务数据的深入挖掘,提高预警能力,保障路网安全畅通。 【解读+行动】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监测预警系统是四川“互联网+交通”的项目之一,将于今年启动建设。“今后,对公路的管理养护将不再仅靠人工,而是智能化,实现实时监测和提前预警。”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说,该系统由两个技术体系支撑:干线公路基础设施监测技术体系、干线公路基础设施预警技术体系。 监测技术体系将实现路况信息的智能采集。全省830个公路养护站都将配备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PDA),道班工人出巡,发现裂缝、坑凼等,拍照、输入相关数据并上传即可;21个市(州)将配备多功能路况巡查车,该车能自动采集公路病害数据,并上传到系统。 预警技术体系包含路网定期监测与评估、重点桥隧监测与评估、日常监测预警、路面状况预警、桥隧状况预警、灾害路段预警、路网养护决策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病害原因诊断和基于大数据的养护处治对策分析等9大系统。根据监测体系中采集到的路面信息,预警体系将作出智能化的分析,比如,给出公路何时养护、如何养护的建议,提示桥梁或隧道应力有变、须加强监测或进行维护。 公路路况好不好,不再考“眼力”,而是由智能系统来分析和预警——公路监测预警系统,将为四川干线路网安全畅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该系统建设周期两年,第一期为软件开发,第二期为硬件设备的购置。目前,系统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连线】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交通工程分院院长蒋贵川: 交通系统关系万千百姓出行,政府牵头推动 “互联网+交通”,能有效地改善民生,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业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可促进传统交通运输业的快速转型。在物流、客运、高速公路三个方面,可率先推行“互联网+交通”,能满足公众更便捷出行、更人性化服务的需求,也能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