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来3次换代升级,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日臻完善,通过了多个效能监察项目的审核,目前已成为全国民航唯一汇集天信达、深航、南航、深圳运捷迅(iTran)、货运社群网络(CCN)等国内外多种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电子信息平台,为南京禄口机场货运生产力的提高发挥了作用。 十年攻关不懈,坚持追梦成真 2006年,投资1.8亿机场国际货运中心大楼建成投产,在IPM的指导下,机场物流信息科与杨爱平、郁盛、纪元、卢俊睿等IT工程们,将初期研发而成的“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投入使用。 10年前,随着南京机场货运吞吐量的增长,随着新加坡航空、韩亚航空、德国汉莎航空等公司的国际货运包机业务相继落户禄口机场,货运站杨爱平等6位大学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搭建了包括航班信息、货物配载、电报、查询、收运、电子运单、电子舱单、提取、收费客户信息查询等项目的第一期“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从此,机场货运业务操作告别了“手工”时代,大大提高了货运服务水平。 为适应机场货运的快速发展,2011年至2013年,杨爱平团队三次升级“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将财务管理操作、税控、外部信息接口服务、海关信息化接口、货运代理接口、外航接口、各航空公司信息平台接口、国际国内货运具有11种报文电报自动拍发、离港电子系统装机单、海关无纸化报关等功能融入新系统中。其中,通过分析国际货物全程保障服务关键点,该系统实现了国际货物主分运单自动报关。此项技术在航空业领先,引起了新加坡航空、汉莎航空、台湾中华航空的关注,三家航空公司均与禄口机场货运签订了国际货物追踪服务系统长期使用协议,仅次一项,目前每年创利300万元。 10年间,经过三次研发换代升级的南京机场生产版“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全面使用于机场国际、国内货运业务操作的流程,提高效率,满足了货运生产需求。 勇站行业排头兵,瞄准市场,推出新版 经过物流信息科“杨爱平团队”的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并经无数次测试和推演、编程,也不知他们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白天蹲守在货运各业务科室和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这群机场IT工程师们,反复的推算着数据,征询员工的意见,不断的将货运安全操作流程的关键点的数据收集,夜晚他们坚守在电脑前,一遍一遍将技术数据输入系统演算,连续二个月加班加点,吃住在单位,家里的事根本顾不上,工作室内堆满了图纸,他们一次次的将技术数据输入系统,失败了在重来,有时为了一个编程数据的准确性,不管在什么时间,他们都会到货运现场进行重新的数据梳理采集,深夜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今年的四月份,南京机场“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第四期研制成功。 并在今年五月份推出了第四期2015年版“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软件,将先进的货运安全理念,包含危险品运输管理、培训、操作等子系统信息化接口、外航代理接口、海关系统接口、承运代理人接口等项目,顺利置入电子物流信息平台,推出使用。 机场物流信息科“杨爱平团队”,将经过10年研制而成的南京机场“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系统软件成功的推向了市场,并获得了国家的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并与多家机场签订了“物流电子信息平台”使用协议,近期已经完成了与常州民航机场、浙江义乌民航机场物流电子信息平台的签约,人员培训工作、系统安装调试工作将陆续进行。 将机场国际快件操作程序模块置入“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 在过去的几个月的时间里,物流信息科“杨爱平团队”,承接国际快件中心监管系统和信息接口设计研发任务,他们加班加点、蹲守在国际货运关键节点,理顺流程和程序,夜晚他们在系统前反复的演算数据和程序,一遍一遍的计算、推演、编程,在今年3月份成功的将信息平台国际快件模块研发而成,按照国际快件中心运行后的10至12年使用标准,成功的将“南京机场国际快件中心”操作子系统项目顺利置入“空港物流电子信息平台”,4月份该子系统项目与海关系统对接成功,5月份试验运行一次成功。 新的“南京机场国际快件中心”操作子系统项目,满足了国际货运代理人、满足了航空公司、承运人,满足了未来机场国际货运、国际快件业务发展的需求。在南京机场国际快件中心“开业之际,“南京机场物流信息平台——国际快件操作模块”,一次性实现了与海关系统无缝对接,把快件操作、货运运行、安全管理、海关管理、融合到了一个操作平台,截止2015年6月20日,完成系统人员操作培训70人次! “杨爱平团队”再一次的将研发的“南京机场国际快件操作程序模块”,成功置入“空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便捷的操作界面受到了代理人、航空公司、海关官员的好评,将会促进南京机场国际快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