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半年经济已经趋稳向好,但是稳增长依然成为国务院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方向。 腾讯财经统计发现,进入三季度,国务院已经召开4次常务会议,而其中就有3次涉及到与稳增长相关内容,政策工具箱也频频打开,7月份先后推出了多项新政以维稳经济。 专家表示,近期经济虽有趋稳向好势头,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前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改革措施和重大项目,效果正渐渐开始显现,再加上三季度出台新政策的刺激,预计经济增长率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 7月稳增长新政频频出台 7月1日起,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2015年下半年的运行区间。而就在这短短一个月内,国务院有三次常务会议都涉及稳增长,并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多项新政: 7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督查情况汇报,对落实不力的坚决处置整改。 会议部署四大举措稳增长:一是各级财政将已收回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加快统筹用于急需领域;国务院将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用于在建重大项目;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收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二是督促加快铁路、农村公路和重大水利等建设,保证完成全年目标。通过专项债券及其他市场化筹资,支持国际产能合作;三是对涉农资金整合、放宽公积金使用、政务信息共享等方面落实不到位的事项挂牌催办;四是抓紧清理阻碍改革推进、政策落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加快修订财政、投融资等管理规定和市场准入、产品服务等标准。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各部门要加强服务,帮助地方解决难题。对明显不作为、整改不力的要约谈问责。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取得实效。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说,“要狠抓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顶住下行压力、增强发展动力,巩固经济趋稳向好势头。” 地方政府不作为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部署对经济增长趋稳意义重大。 分析称,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投资活动增长的大幅回落。稳定并加快投资增长,首先要突破资金瓶颈,最主要的是加快预算资金投放,督促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其次要尽快启动更多投资项目,推进各个项目加快建设。国务院强调落实督导,同时对这两方面存在积极作用。 而7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部署了六项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旨在从国内方面改善外贸下行趋势。新措施涉及贸易便利化、鼓励进口、稳定汇率、清理出口收费以及发展跨境电商等领域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改善营商环境,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会议确定,一是大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推动全国一体化通关,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在沿海各口岸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二是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及进口贴息政策支持范围,扩大优惠利率进口信贷覆盖面,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及国内需求较大的部分消费品等进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新兴市场开拓的支持。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业务,扩大外汇储备委托贷款规模和覆盖范围,稳步放宽境内企业人民币境外债务融资。五是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对进出口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未列入清单的一律按乱收费查处。对口岸查验没有问题的企业免除吊装、移位、仓储等费用。六是大力支持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用便利和稳定增长的进出口助力经济发展。 专家认为,在外需难以提升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修炼内功是这次政策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本月最后一个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28日召开,此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确定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措施,打造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新支点。 不难看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仍然紧紧围绕稳增长,既注重投资,主要是城镇地下管廊;又注重消费,涵盖休闲旅游消费。 会议指出,针对长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 会议决定,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表示,假设我国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就将带来约1万亿元的投资。如果加上拉动的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间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经济下行压力犹存 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仅是中国重大经济政策的决策地,也成为观察新常态下,政府面临挑战和执政方向的视窗。 分析指出,从上述7月召开的三次会议来看,国务院不断推出稳增长尤其是稳投资的政策,凸显出政府面临的挑战,关键在于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趋稳向好的基础尚未稳固。 7月29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强调,当前我国国内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财政部门要将创新宏观调控与推进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把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高杲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整个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都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的时期。从这样的大背景下来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7%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下一步的走势来看,各方面可能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因素仍然存在,下行压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经济参考报(微博)》文章称,总体分析,经济下行压力来自国际、国内两个方面。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性有增无减。其实不仅是中国,主要贸易国家的出口表现都比较弱。 从国内看,目前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的“两难”问题增多,新旧动力的转换也在进行之中,新动力还难以对冲传统动力下降的影响。 预期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虽然仍有压力和挑战,但是随着二季度一系列稳增长举措逐步见效,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趋稳迹象,多方判断,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在趋稳迹象中,比较明显的是就业市场持续保持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有多个方面的证据可以佐证。比如,失业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增幅趋稳,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重点群体就业保持总体稳定。 李忠表示,从监测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降后升,并实现止跌回稳、保持稳中有增。这显示出当前就业市场总体平稳,岗位需求人数大于劳动力供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向好的迹象。 而专家们也从经济数据中看到了好的前景。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7%的增长率,投资在经历前4月连续下滑后,从5月起稳定在11.4%,出口从5月的-2.8%回升到2.1%,消费也从4月10%的增长率底部回升到6月份的10.6%,所以有许多分析认为二季度是经济下行的触底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曾对媒体表示,年初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逐步回升,呈逆季节回升特点,连续三个月保持“弱”扩张态势;近期全社会用电量上升、中长期信贷较快增长、部分原材料价格止跌回升,市场需求筑底企稳已露端倪。预计下半年物价水平趋稳,工业通缩压力减弱,经济运行的风险减弱,经济增长可能温和回升。全年经济运行呈前低后稳特点,能够实现7%的增长目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未来2到3个月,经济活动增速有望进一步企稳,并于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受益于今年四五月以来货币政策的持续放松,GDP环比增速的回升有望在三季度最为显著。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7月28日在媒体会上分析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时预计,三季度基建投资将在政策和信贷的支持下继续好转、且出口有望温和复苏,但恐怕仍难以抵消房地产建设活动持续下滑对经济的负面拖累。因此,预计三季度GDP增速环比平稳。汪涛预计,下半年通缩压力消退,实际利率有望下行。 另外,瑞银证券预计,本轮周期还有两次、共计50基点的降息,但年内可能不超过一次,在三季度末或10月份,具体时点将取决于CPI和PPI走势。鉴于外贸顺差扩大、资本流动企稳,现阶段再次降准的迫切性不大。(腾讯财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