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全国人民为此感到可喜可贺。而这将会给目前每况愈下的钢铁行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呢,作为北京周围的重点钢铁生产企业,又会有怎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投资拉动钢材内需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介绍,未来我们还要建设8000公里的铁路,其中1500公里是高铁,只有170公里左右的京张高铁大约需要500亿人民币左右投资。京张高铁已经动工,预计2019年完工。以此测算,那么高铁总投资将达到4412亿元,而全部铁路投资将要达到23529亿元。那么整体带动的用钢需求则是7529.4万吨,几乎占国内产能的近10%。
这将有效的转移近10%的国内产能,可以有效的缓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
促进国内钢企产品转型
对于未来的场馆规划建设,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张家口运行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春生表示,“将在现有云顶滑雪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雪道达到承担国际高水平比赛的标准。”那么这对钢铁高端产品的需求再次打开一个缺口,这对北京周边的钢企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那么企业对于高端钢种的研发以及投产,将是后期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因此这将有效的加快以北京为中心的钢铁圈实现产品转型的速度。
低碳环保让钢铁行业重新洗牌
目前河北和天津地区大大小小的钢企数以万计,行业内部均知,50%以上难以形成规模,而规模企业中又有60%以上环保设备不达标。这也是造成了京津冀经常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目前距2022到来还有7年之久,但就目前北京周围钢企现状来看,环保要求必须从现在开始抓起。而据调研,企业仅仅一个脱硫设备,就将增加吨钢成本5-7元/吨,而健全所有的污水等处理,在环保成本上,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将在100元/吨以上。那么这将会是一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的成本。同时这会让企业自行选择去留,加速行业的重新洗牌。
总之,申奥成功对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来说多的是机遇,而对于中小型企业也多了一份挑战,那么一个企业想要立足于未来,目前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产品按需求升级,另一方面则是投资环保设备,最终实现环境和利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