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武钢发布《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关于应对危机保生存、全面压降成本费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直属单位和部门全面压降成本费用,应对危机保生存,确保武钢实现全年利润目标。 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曾强调:“各级领导人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责的事,冒着风险也要担。” 《通知》要求,要坚决贯彻精益成本管理理念,全面控制制造成本;精算各业务环节标准成本,持续优化成本分类和各项标准,加大对可控成本费用的考核力度,建立科学的成本考核评价体系,切实落实降成本责任。 《通知》提出,2015年,武钢各单位期间费用要比2014年降低10%以上。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全面清理费用预算,进一步优化预算项目,减少不必要开支,严格坚持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二是开展费用支出效能评价,不断优化开支标准和定额,确保每一笔支出都达到应有的功能和效益,杜绝一切无效开支;三是非生产经营性项目支出必须压缩20%以上,亏损单位必须压降50%以上;四是进一步压缩劳务费用,下半年核减各单位存量劳务费指标10%,可由正式职工顶岗的B类岗位,一律不再使用B类用工,亏损产线要最大限度减少劳务用工,半停产的产线不得发生劳务费用,新增业务严格控制劳务费用,办公区域不得发生保洁保安劳务费用;五是降低办公运行费用20%以上,各单位迅速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强化业务协同,精简管理人员,减少管理费用;六是严控业务招待费,除必要开拓市场外,不得开支与营销活动无关的费用;七是严控会议费;八是严禁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异地单位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九是严控各类评比表彰,严禁以评比表彰为由滥发钱物。 上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加剧。同期,武钢没有实现年初预算目标和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在7月17日举行的武钢经营工作会议上,武钢认为其面临4大挑战:一是6月份武钢集团出现月度亏损,昆钢股份亏损严重;二是“两个责任”落实不够,顶风违纪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艰巨;三是关键领域改革尚未到位,内部管理还存在漏洞,向改革管理要效益需要“新招实招”;四是相关产业的产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缺乏,效益增长点不多,发展质量亟须提升。 短评 唯奋进才能重生 今年初以来,太钢、宝钢、山钢、武钢等国内钢铁巨头都先后发出了共同的声音:为生存而战。是的,严峻的形势已经逼到了家门口,“狼”真的来了。 钢铁行业是国家重点调控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今年初以来,环保利剑高悬,消费增速见顶,资金成本飙升,运营难度陡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生存而战”“战危机保生存”……大型优秀钢铁企业发出的动员令振聋发聩,也在全行业吹响了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号角。 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恶劣的市场只是客观条件,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差距:我们的观念转变、行为提升跟得上市场节奏吗?每个工序环节都达到精益标准了吗?运营转型工具运用自如了吗?产品质量固化提升了吗?市场开拓、对标挖潜又有新的突破了吗?定员定编执行到位了吗?责任担当意识达到了最佳状态吗?我们比竞争对手进步得更快了吗?还躺在“功劳簿”上等着“天上掉馅饼”吗?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直面挑战的勇气。 未来的日子更不轻松,前行发展所要克服的困难可能更多,改革“磨刀石”还须久久砥砺,真刀真枪地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藩篱,则是那么地刻不容缓! “寒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在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强不息。正如7月29日《宝钢日报》发表的本报评论员文章所说,在生死博弈的最前沿,我们决不能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逃避挑战。“冬天”诚然严酷,但只要上下同欲,攻坚克难不松劲,改革创新不停步,将工作与“扭亏增盈”紧密结合,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紧密结合,与新一轮转型发展紧密结合,凭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志在必得的信心,就一定能够实现逆境突围。 既然是选择了远方,就别在原地待毙。征程路上可能风景旖旎,也可能抛锚跌倒。但如果因畏惧挑战而停滞不前,畏缩在角落不敢向新的高度挑战,我们终将错失一切精彩。 唯奋进才能涅槃重生,让时间见证“春暖花开”。 (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