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董事长、党委书记国文清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的见证下,中冶集团与中国邮储银行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成立暨中冶集团与邮储银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签署了《中冶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冶集团与邮储银行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共同设立国内首支千亿级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在“平等互利、诚实信用、优势互补、合作创新、共享共赢”的原则下,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化合作。这是中冶集团与中国邮储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签约仪式举行前,国文清与李国华举行了会谈。国文清对李国华董事长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给予中冶集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就进一步加强在地下综合管廊、基础设施、公路交通、资产证券化、投融资等领域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国文清指出,中冶集团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从1948年投身鞍钢建设,承担了国内90%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目前在全球钢铁建设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近年来,我们大力弘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加大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力度,在顶层设计、战略定位、业务体系、区域市场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冶金领域,我们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提出了全力争做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战略目标,成为引领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推动者”,成为“钢铁强国梦”的“守护者”,成为钢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主导者”,肩负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在非冶金领域,形成了高端房建、矿山建设与矿产开发、中高端地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装备与中冶钢构、环境工程与新能源、特色主题工程等业务新格局。 国文清强调,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市场容量巨大、前景广阔。作为国内最早的城市综合方案解决专家和智慧城市理念的积极践行者,中冶集团有5.3万工程技术人员,有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凭借强大的设计、施工、监理全产业链服务及其带来的成本和管理优势,参与了国家综合管廊规范的编制,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管廊投资建设专业化公司,在珠海横琴岛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33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被住建部当作典型在全国推广。下一步将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及其支撑能力、新建和旧城改造等不同建设需求,制定出管廊建设标准等级,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中冶管廊建设的专业化知名品牌,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努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希望双方以签订本次合作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在综合管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主题公园、京津冀一体化项目建设、资产证券化、投融资等领域的合作。 李国华对中冶集团近几年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听了国文清董事长对中冶集团的介绍很有感触,中冶集团在短短几年内通过转型升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冶集团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由衷地感到敬佩。 李国华介绍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基本情况。邮政储蓄银行是依托于邮政网络发展起来的银行。在历经21年邮政储蓄业务的基础上,于2007年成立,经过9年的高速发展,现已建成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城乡网点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位居国内银行业第五位。营业收入、利润、不良贷款率、存贷比等关键指标均处于银行同业优秀或良好水平,是一个资本充足、资金流动性好、风险防控严密、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他表示,除了设置管廊基金外,邮政储蓄银行将向中冶集团提供不低于15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在基础设施建设、PPP、资产证券化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 双方一致表示,将互视对方为重要的业务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先为对方提供全方位、便捷优惠的服务,在整体授信、现金管理、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副行长徐学明、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党均章、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郑黎、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薛宏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徐维进、副行长褚建平;中冶集团总经理、中国中冶总裁张兆祥,中国中冶副总裁张孟星,中国中冶副总裁、总会计师邹宏英,中国中冶总裁助理、中冶置业集团董事长刘福明,上海宝冶集团董事长王石磊,广东中冶华发公共综合管廊公司董事长陈明、副总经理刘振辉,中冶融资租赁总经理王宏波,中冶建信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虞凡出席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