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中欧合作 以制造业为纽带

发表日期:2015-11-06 11:46:01 兰格钢铁

在习近平主席对英国成功国事访问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先后来华访问。中国与英、法、德等欧洲大国关系进入“黄金时代”。中欧合作超越了贸易关系,进入投资合作以及发展战略对接的新阶段。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与升级的关键节点。尤其是制造业技术的革新,中国与欧洲国家存在巨大的互补空间,其国际产能合作助推“中欧制造”走向世界。 中德之间的贸易额占中欧贸易的三分之一强,贸易是两国合作的压舱石,而去年两国政府通过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为两国全面合作绘制了蓝图,财金、城镇化、产能合作、职业教育等成为两国合作的新支柱。未来中德合作的新趋势是“发展”、“增长”与“文明”的合作,彼此嵌入到对方的发展战略之中。 李克强总理呼吁德国企业家关注中国中西部的发展,挖掘中国的内需,加强中小企业的合作。换言之,中德合作的目标已经是两个市场深度融合,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为两国企业的相互投资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正如经济史学家埃里克·琼斯所认为,欧洲在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共同体,在这样一个共同体内部,任何一个局部的变化都会传到其他部分。因此,工业革命才变成欧洲范围内的事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本质也是要加入到这个全球性的技术共同体内。毫无疑问,作为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欧洲依然居于全球技术的高地,尤其德国是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强国。中国应当继续不卑不亢地学习他国经验。 特别需要强调,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赶超之后,已经处于全球经济的中端水准。中国不能再以赶超者的身份继续前行,而是要成为引领者。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是高端技术以及金融服务,这次金融危机的启示在于制造业依然是世界经济的根基,这也是德国在最近几年“无声崛起”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金融服务,中国向金融型国家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英国伦敦是世界性的金融中心,中英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金融重心”的特征,英国市场的开放性也让中资企业得以顺利登陆英国,中英合作建立核电站,便是中欧合作的新典范。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德国是制造业强国,德国的高端技术加上中国的制造能力,可以为两国的制造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可谓三赢合作。 就此而言,这一合作关乎中国改革开放。中国与欧盟“三驾马车”的合作也是中国进入全球高端技术与金融共同体的关键一步,这不仅是中国国内经济升级的关键动力,也是对外开放的升级版。 最后从全球发展来看待,因为英法德是欧盟主心骨,中欧大国密切互动,既是中欧关系的稳压器,更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助推器。三国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建设,亦支持中国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深度合作不仅可以夯实中欧两大经济体的世界地位,也可以塑造一种新的工业文明形态;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入工业文明的支点。

相关阅读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11:40]
明泰铝业试水移动互联网 或将开启制造业“互联网+”高潮[11:19]
中欧合作 以制造业为纽带[11:46]
中韩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促制造业对接合作[11-04]
美国10月制造业增速放缓至近两年来最低水平[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