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一种倒U型。即经济开始增长的时候,环境急剧恶化,因为此时人们比较穷,无力投入过多的环保设备等,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在乎环境的好坏。比如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增长,环境迅速恶化,但农民们,只看见福利改进,对污染的河水之类,熟视无睹。但经济进一步的增长,就会带来环境的改善,比如北京市在九十年代前,河湖水系污染就非常严重,其后,逐渐改善,现在北京的水系,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北京率先发展起来了,有条件治理了,富裕的北京人,对环境也更在乎了。 这不是中国独有的过程,而是世界现象,美国人就说过,忍受肮脏,是美国富裕的先决条件。诚哉斯言。 要求好环境,貌似合理,但也要看经济发展阶段,不顾及此,就是矫情,是有害的。比如没有汽车,固然不会有交通事故,但因为没有汽车,死亡的人,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如果让你在 山清水秀饿得两眼发昏,与 空气肮脏但能吃饱之间,做一个选择,你一定会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实际上,空气好的成本,机会成本,在经济未发展起来之前,是很大的,我们承受不起。 而要求完全没有污染的环境,则是一种宗教主义情结,危害就更大。记住,做任何事情,都有代价。包括清洁环境。 要知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不是为了污染而污染,它们是为了生产。而生产 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上人们的需要。比如造纸厂,就是为了让你用上纸。如果我们因为造纸厂排放污水,就让它关门,那你的用纸的需求,就无法满足了。如果你让它不排放污水,那么,造纸厂,就会花很大价钱买环保设备,这样,纸就会变得非常贵,你就买不起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对造纸厂造成了危害,经济学上,叫外部性。在道德上,我们并不比造纸厂高尚一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北京天津空气脏,是因为周边河北省的人们排放污染,同样道理,河北省的人们也不是为了污染而污染,他们是想赚钱,过好日子。如果北京天津的人,先更要好好空气,不是强制河北省停产,而是向河北省的付费,只要给的钱足够多,河北省的人就会停止污染。 如果不愿意,那就忍着吧,说的难听点,空气是大家的,北京天津想用它呼吸,河北省的人,则想用它生产。大家都是为了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