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徐绍峰 “全力以赴明年三月注册制要有结果”,自注册制推行时间表日前被监管机构高层明确后,投资者对A股未来走势忧心忡忡。 担心似乎不无道理。目前数千万家民营企业中,若有千分之一企业经由注册制通道登陆A股,将会有上万家企业等待上市。果如是,A股承受力是个问题。 不过,注册制推行,A股一定会大跌?如果真这么想,你就错了。 先看看为什么要推行注册制? 注册制推行的目的不是要股市跌,而是为了提高发行效率和速度,大幅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一方面,从2007年至2015年,8年过去了,中国股市市值占GDP比重不仅未有明显上升,反而略有下降。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正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重化工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特别是,中央政府力推创新创业,而双创型企业,一般都是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企业,没有抵押物,也就很难通过银行获得贷款。要让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动力,就必须让双创企业更容易从股市融资,这就必须降低发行门槛,变审核制为注册制,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那么,注册制一旦推行,是否意味着股票发行将毫无节制,甚至无视市场承受力,有多少发多少?为了迎接注册制到来,A股必须先大幅下跌,才能与注册制无缝对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注册制推行初期,监管层依然会对股票发行节奏予以调控,不会放任不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在这里,“融资功能完备”居于首位,注册制加快推进不难理解。但“融资功能完备”不可能单兵突进,没有“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这三者护航,特别是,如果没有“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股市融资功能也难以实现。投资者权益如何才能得到充分保护?毫无疑问,必须维护股市三公原则,保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如果注册制推出是以股市暴跌为代价,不仅注册制难以顺利推行,投资者失去信心后,资本市场也难以做大做强。从这个意义上说,注册制推行,A股不可能出现今年7月初的那种大跌,稳定运行将是总基调。 其次,2016年是IPO改革、注册制推进元年,这一年股市运行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发行改革成败,也将直接影响中国融资结构的调整。为确保注册制成功推进,监管层出台规定,从2016年开始,新股发行将继续延续低价发行策略。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只有形成赚钱效应,注册制推行才能拥有良好环境。事实上,一个令市场恐惧的利空,处理得好,可以转化为备受市场追捧的利好。当年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投资者就担心股票全流通后,股价会大幅下跌。然而,整个股权分置改革下来,股市不仅没有出现暴跌,反而稳步向上,个股更是牛气冲天。股权分置改革如此,注册制改革也不例外。作为整个资本市场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改革,作为对未来国内经济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制度性变革,要完成资本市场这惊险一跃,有关方面必然会深思熟虑,稳步推进,注册制的一系列制度也会根据市场变化和反应,逐步细化和完善。 最后,为了确保注册制推行后拥有稳定的市场环境,有关方面目前正抓住市场转暖的机会,将场外杠杆融资逐步向场内融资引导,以防处于监管视野之外的加杠杆,再次因相互踩踏引发市场异常波动。作为对今年6-8月股市波动教训的吸取,有关方面十分警惕金融加杠杆引致的资产泡沫失控。在场外非法配资基本清理完毕后,监管层又进一步加强对收益互换的监管,目的就是希望未来市场能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总体上,注册制推出后,虽然供给会增加,但制度性变革不会影响市场走势。比如,中国台湾省1988年从单一审核制过渡到半审核半注册制,股市大涨;到了2006年实行完全注册制后,股市还是大涨。原因无他,当时的宏观经济很好。可见,真正影响股市的还是基本面因素,过分看空注册制推出后的市场走势,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