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来发现,目前,因场区管理者不认同、基础设施不配套和用地难三大关键症结,我国多个地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难以“进场落地”。有关人士认为,新 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续航要求,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障碍,建议国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并理顺 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相关场所管理者对充电桩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同时创新充电方式、减小用地难等建设阻力,化解建设场所难题,加快普及布设充电桩。 三因素致充电桩难“进场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充电桩布设场所应该瞄准三个领域:一是专用场站,即居民小区、单位内部、公交车和出租车停车场等场站,二是公共场站,即商 场、超市、文体场馆、加油站、路边停车场等场站,三是城际场站,如高速路服务区等的独立占地场站。但是,目前我国多个地方充电设施建设面临场区管理者不认 同、基础设施不配套和用地难三大关键症结困扰,导致充电桩难以“进场落地”,已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关键瓶颈。 第一,场站管理者不认同、不配合、不同意建设充电桩。记者采访发现,管理者不同意建桩的现象比较普遍。多数物业公司对于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设施 的安全、用电、消防等认知不足,担心充电过程发生小区电网不稳定、触电、着火等危险,还可能影响其他车主,因此排斥用户在小区安装充电桩。同时,目前,充 电桩运营方和小区管理者也没有就利益分配机制达成一致,进一步影响场区管理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而言,只有责任没有利益,那就不好建充电桩。这就需要顶层 设计来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说。 第二,场站基础设施不配套。比如,在多数老旧小区,用户根本没有固定的停车位,购新能源车之后,充电桩根本不知道该安装在何处。此外,接网难问 题也普遍存在。“小区用户日均户用电上限一般仅为8千瓦,但充电桩要达到30千瓦,小区电网很少配套高压线路。要从电网主线拉线,则非常麻烦。”青岛特来 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马增志说,从主线拉线到充电桩,要有设计费(电力系统规定拉线要规划设计)、材料费(开关、线缆、配电防火墙、变压器等)、施工 费等投入,申报和建设时间也要60天左右,接一个站平均的电力接入费用要30万,约占一个站平均投资的40%甚至更高。 “我们现在基本上不做单个的充电桩了,而是做充电站,因为谈一个桩和一个站都是一样的流程,花费的精力是一样的。”马增志说。另外,根据发改委 2014年1668号文,到2020年,集中式经营型充电站执行大工业电价,免收基本费,但一些地方供电公司根本不落实。“这导致我们跟电网公司有大量的 协调工作。” 第三,建设独立占地充电站主要面临用地难问题。有关人士反映,虽然国家近期已经出台促进充电桩建设的指导意见,但直至目前,充电设施建设用地未 出台城市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因此,充电设施建设选址依然比较困难。同时,充电站场地的协调难度依然比较大,涉及地价、拆迁、产权、使用权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