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需求萎靡,订单一路下滑导致产品滞销,不少传统建材企业深陷“严冬”。然而,当记者来到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生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时,却是热气腾腾的生产景象:车间内,工人在各自岗位忙碌,40余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2015年,生信铝业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铝型材已达6000多吨,创汇约2000万美元。
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老企业,缘何能实现逆势上扬?答案就是,生信找到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航线,出海开辟国际市场……下好“先手棋”
2010年之前,国际市场对生信铝业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当时,由于国内建材市场一片红火,订单不断使各铝型材生产企业纷纷上马新生产线,极力扩大产能。“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有高潮就会有低谷。”生信铝业总经理袁安之说,尽管当时生产的铝型材等建材产品在国内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公司决策层已敏锐地感到,国内市场几近饱和,必需寻找一条新出路。”
经过周密考量,生信铝业将转型之路锁定在国际市场。发展战略一经确定,面临的困难也随之而来:世界这么大,市场在哪里?谁去找市场?
“外贸部刚成立时,就我一个。”提起当初,公司外贸部经理黄华说,尽管当时外贸人手短缺,公司领导却对他充分信任,决定由他承担拓展国际市场的“开山工”角色。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生信铝业率先向全球客户展示了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布下了“先手棋”。“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由七人组成的团队,报关等各类专业人才的陆续加入,使外贸工作更加高效。”
勇对风浪起
然而,在享受互联网时代带来便利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网络平台上生产厂家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国内部分企业的恶性竞争让国际客户不敢轻易下单。”黄华介绍,公司产品在开辟向国际市场的“新航路”中,首先需要获得海外客户的信任。
2010年,在开辟南美市场初期,秘鲁的一个客户来到生信铝业厂房车间进行现场验货,由于产品的国内标准与客户所在国标准存在差异,30吨货物被认为不符合要求。针对这一特殊情况,生信铝业领导当场表示,对这批产品进行报废处理。黄华说:“那一次,公司损失了30多万元,这名客户却深受感动并在此后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仅奠定了生信铝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也与企业运转所需的资金链时间长短息息相关。“当时,大多数国内市场的客户都是一手付款、一手提货。产品如果出现问题,大不了回厂处理,运输很便利。”袁安之介绍,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距离遥远,产品从起运、报关、港口装卸、客户收货并最终付款,至少需要三个月。
“国外客户一旦发现问题,即使重新处理后再发货,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公司才能收到货款。”黄华说,国际贸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精益求精。
扬帆再远航
积极适应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以优质的产品获得国际客户的信任,如今的生信铝业,已逐步在海外市场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从2010年至今,该公司出口国际市场的产品,已遍及东南亚、中东、北非、拉丁美洲。在阿尔及利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行业内的客户早已熟知生信铝业并认可其品质。面对当前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势,生信铝业近几年所开拓的国际市场,如今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14年,企业共出口各类型材2900吨,创汇1000万美金;今年以来,出口产品的外汇收入更是占到企业总收入的近20%,成为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产品种类,锁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袁安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