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奇瑞汽车成首个乘用车产量突破500万辆自主品牌

发表日期:2015-12-23 10:58:12 兰格钢铁

第一个100万辆,用了8年时间;第一个200万辆,用了11年时间。2015年12月18日,在历经16年风雨之后,奇瑞汽车在芜湖工厂终于迎来旗下第500万辆整车全新艾瑞泽5下线,由此成为国内第一个乘用车产量突破500万辆的自主品牌。 在汽车产业里,100万是道关,代表一个品牌进入快速扩展阶段;而500万代表着另一道关,通常意味着品牌战略转型升级的开始。所以,奇瑞汽车将500万辆整车下线称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汽车品牌的再出发”。 代表自主先撞线 500万辆,相当于整个北京市汽车的保有量。为此,上海大众花了25年,北京现代走了11年。数字背后,首先是行业井喷。无论是现代速度还是大众制造,都离不开这个大背景。 作为改革开放后诞生的自主品牌车企,奇瑞汽车从无到有,走过了16年的风雨历程。500万辆这个数字,对于起点较低却倔强生长的自主品牌来说,实属不易。即使是近年来销量呈几何型增长的长城汽车,截止到今年11月尚有近100万辆的努力空间;而与奇瑞几乎同一时代进军轿车制造的吉利汽车,可能还要奋斗一年。500万辆这个数字,还宣告了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自主车企与合资品牌的正面竞争,正式展开。 就在500万辆撞线之时,不同于很多品牌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庆祝,奇瑞汽车组织员工跑了一场“马拉松”。奇瑞汽车想借此告诉所有员工,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也是一场“马拉松”,最需要的是耐力和毅力,只有坚持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永不放弃,才能铸就今天的成功和未来的梦想。用奇瑞汽车总经理尹同跃的话说:“这场'马拉松’才刚刚跑了5公里”。 掌握关键四技术 只用16年时间,奇瑞汽车就完成500万辆整车下线,确实是得益于近十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大发展,其背后的意义更是不寻常。1999年12月18日,“谋于陋室,成于荒滩”的奇瑞汽车迎来第一辆轿车“奇瑞”下线。那么,16年后的今天,奇瑞汽车究竟拥有了什么? 从“模仿创新”QQ开始,到“集成创新”的4大子品牌,奇瑞汽车没有少走弯路。2009年至2012年,连续四年亏损超过20亿元,品牌的盲目扩张曾让奇瑞汽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4大品牌30多个车型的战略,并没有出现“多生儿子好打架”的局面,同质化的产品线几乎“打垮”了奇瑞汽车自己。 2013年,尹同跃修正了奇瑞汽车的发展路径:“哪怕是销量下滑,也要重新开始搞研发。”于是,4大品牌重新统一为一个奇瑞,同年7月,第一款沿着“正向开发”成长路径的车型艾瑞泽7下线。在汽车厂干了近30年的尹同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现在才敢说自己会做汽车,过去奇瑞是业余队,现在是专业队了。” 如今,奇瑞汽车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整车到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从原型设计到整车试验等。截至2015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已成为我国首个掌握高端发动机、底盘、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箱等四大关键技术的自主车企,累计申请专利10165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7308件,形成发展的硬实力。 打好升级三张牌 今后,奇瑞汽车将结合“中国制造2025”规划,打好“技术2.0、品质2.0、国际化2.0”三张牌,全面实施转型升级战略。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技术2.0”。除了推动iAuto核心技术平台的持续创新,让车联系统全面升级外,奇瑞还规划了未来高效动力系统技术:1.2TGDI、1.6TGDI发动机将全面上市,DCT和六速手动变速箱也开始搭载上市。新一代产品中,平台化和模块化水平将登上一个新台阶。以第二代产品中的T15和T17两款SUV为例,T17与T15平台件沿用率达87.8%,车身件沿用率达83.6%,平台化的优势将成本大大缩减。 第二张牌——“品质2.0”。随着正向研发体系逐步完善,奇瑞汽车整车集成和匹配调校技术将逐步成熟和提升。以艾瑞泽5为代表的四款战略产品将陆续上市,包括艾瑞泽5、T15等二代战略车型,艾瑞泽5将推出自己的“蓝驱”版车型,搭载ISS智能启停系统、换档提醒等技术。 第三张牌——“国际化2.0”。即在海外市场从“走进去”实现“走上去”,着重打造品牌形象。目前,奇瑞汽车旗下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累计出口销量超过120万辆,已在海外建立了14个生产基地,同时在海外建立了1100余家经销网点和900余家特约售后服务站。最终全面依托“大奇瑞”格局中的合资企业技术资源、品牌建设资源、人才资源,协同发展,着重打造品牌形象,走出一条由技术输出到品牌输出的道路,从而实现“走上去”。

相关阅读
奇瑞汽车成首个乘用车产量突破500万辆自主品牌[10:58]
尹同跃下一个 “五公里”:奇瑞不要再跑偏[12-22]
奇瑞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五大启示[12-21]
奇瑞巴西工厂利用率仅10% 明年出口风云[12-16]
奇瑞长安海外合作:自主品牌走出去抱团取暖[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