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宝万之争”,成为中国经济年终热点大戏。 刚开始就觉得这个事件很诡异,一下看不懂,无法第一时间评论。而这期间各种评论,神武及八卦,但鲜见跳出“宝万之争”看格局的,或许,让大众眼球紧盯于“宝万之争”,而忽略其真正的大预谋,才是玩这盘大棋局者的真实目的。 中国不仅盛产阴谋论,而且在现实中是世界最大的阴谋实践场所,中国人讲究私下交易,也因长期游走于法律边际,并在钻空子中屡屡获益,无法让问题阳光化,我之所以把这个事件说成预谋而不是阴谋,一是减少攻击性色彩,二是它在资本市场有公开操刀的一面,购并行为只要合法,它的属性是积极的。 宝能系动用上百亿资金,去高调举牌中国第一大房地产企业,不可能不经深思熟虑而铤而走险,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在中国股市兴风作浪手法极其凶悍,与保险投资一贯的稳健保守风格大相径庭,倒很像对冲基金,在中国政治经济特定的大背景下,集中攻击房地产版块,其中有什么内在深意那? 研究险资今年举牌行为,房地产是其最青睐的行业之一,目前已被举牌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上市公司占比超过三成,其次为银行。除了最热的万科,金地集团、华侨城、金融街、保利等股票或举牌或阶段高增持及参与定增,近期几乎主导了大盘的涨跌。 中国房地产进入下行拐点已有二年,现在开始进入巨大去库存阶段,美联储加息火上浇油,人民币贬值趋势形成,导致热钱从中国房地产撤退迹象明显,也加大了房地产海外融资价格成本,而中国经济只有去房地产化,才可能完成真正转型,一般性房地产已成夕阳产业,中国股市如以房地产版块来拉动大盘,不合时宜。此时险资大力度挺进房地产并非优选且充满风险,那为何如此孤注一掷? 有人说,低利率环境下出现“资产荒”,逼迫保险资金在资产配置上向权益领域倾斜。 当下,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高达10.6万亿元,长期以来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受限,资金主要投入到了银行存款、债券中。风险偏好提升后,房地产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收益稳定特点与保险资金使用时间长、规模大、现金流稳定特性相匹配,所以才出现了二级市场频频举牌现象,问题是,今后的房地产在进入大萧条后,资产质量风险凸显,收益谈何稳定? 今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安邦保险、生命人寿亮瞎了眼球,多家保险公司跟进,据说,保险资金将有3.55万亿可用于房地产投资。这次杀出的黑马宝能系,凭借旗下险资在二级市场举牌万科一举成名,万能险不一定万保险也进入了公众视线。 宝能系旗下钜盛华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显示,在前一次举牌过程中,宝能系利用了两倍杠杆配资,如果清查资金来源,会不会还有更大的短期拆借资金,加上万能险短险长投和万科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宝能系志在入主万科的普遍分析并不靠谱和缺乏各种条件匹配。 房地产曾是中国十几年经济增长主要推力,而之前中国富豪榜中有一半以上也出身于房地产,房地产更高度渗透政治和金融领域,包括银行和保险,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所谓“夜壶”。 伴随房地产淘金大潮,各种强背景战略投资者入股房地产上市公司比比皆是,赚的盆满钵满,如今形势心知肚明,准备撤退了,有的是海外热钱的战略转移,可没个大噱头,谁会高价来接盘? 保险资金正在充当这一搅动房地产江湖的非凡角色,并预谋了“一石三鸟”。 这第一鸟,当下的这批战略资金,有一部分和保险机构有或明或暗的关联关系,有一部分在套现后因经济低迷投资无路,会回流到对应的保险机构,有一部分是因为政治原因,要当任务帮忙出清。至于私下谈好没谈好,我只能呵呵了,我无法获悉; 这第二鸟,尽管房地产在走下坡路,但今后十年其行业的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二年前我说过,十年内90%的房地产商会消亡,而现在是实力大地产商兼并重组的开局阶段,将来会逐步形成全国性一竿子到底的寡头房地产企业,毕竟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房地产洗牌后也有长期的商机,保险资金选择适当标的提前插足,并成其中重要资本撬动力量,以股权阶段持有,成为大集合战略投资者,也是一步险中求胜之棋; 这第三鸟,监管层正在推导金融混业,将来的保险机构也会有自己的银行和证券业务,即便是短险短投,等于是自营操练,只要监管擦边过关,以“宝万之争”股价短期上涨80%计算,运做的正常,也能短赚一把,普遍民众还没从房地产迷恋中走出来,“万科全球最大房地产企业”谁说不值钱那? 无论是激烈火爆的阵地战,还是纵横捭阖的外交战,人生如戏,商业亦如戏,里边的骨架都是利益。房地产以往太乏味,出了王石和任志强,勾兑情怀也是社会需求,所以,人家做点红烧肉情理之中,但首先是在商言商的人。中国人犯错,最主要是不坚守和尊敬常识。还是看好自己钱袋子,别跟着无厘头胡激动,自己没了买肉钱。 安邦保险已被万科管理层确认为“亲密队友”,宝能难道就会从此暗淡,背后的东西,一般的看客总是最后买单时才恍然大悟,什么这家那家人,无缘无故,谁也不会入谁家门。 2016年,资本的力量将更加滋长,动荡的经济大变局来临了。我们期盼的是,它的阳光冲破雾霾,这首先取决于民众对常识的坚守和尊重,才能遏制资本的阴谋和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