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煤炭行业遇冷高管外出推销 1吨煤卖不过1方沙子

发表日期:2015-12-28 09:23:04 兰格钢铁

根本停不下来 “产能扩张太快了。”许多煤企负责人抱怨说。2006年以来,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6万亿元,新增产能30亿吨,而到今年全国煤炭产能逾40亿吨,在建项目规模超过10亿吨。正如一位煤炭分析师估计,“煤炭建成和在建产能超过50亿吨,至少有3亿至4亿吨过剩。” “产能严重过剩是煤炭产业当前最主要的问题。”24日,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朱启远对本报记者说。 “在山西,有的煤企新上的项目科技含量低、安置人员多,结果成了低效、闲置资产。”山西一位处级官员告诉记者,过剩是最大症结。该官员说,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煤焦冶电四大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几乎所有的产业都产能过剩。 “为稳增长,很多地方上了很多不该上的项目。”据朱启远最近在全国多个省市考察发现,国内许多煤炭企业宁可让价格,也决不让市场,也决不让企业停下来,如此使得供给进一步过剩,价格进一步下跌,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但山西某煤矿企业负责人青永龙却告诉记者,不愿让市场、不愿停产的原因较为复杂,比如不正常生产就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原有的市场也许被别的企业抢走,因此很难减产、停产。“一旦减产或停产,企业运行、人员开支、社会稳定等问题便接踵而来。” 山西就是“停不下来”的绝好例证。 公开数据显示,山西省属五大煤企的银行贷款均达到千亿以上。截至6月底,这五大煤炭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78.5%,利息支出174.5亿元,同比增长19.3亿元。“阳煤今明两年处于还贷高峰期,2015年还款280亿元,2016年更是高达460亿元。”山西阳煤的一位管理者说,一旦停下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企业的负担何止这些。据记者了解,几十年来形成的煤矿人员退休金统筹费用全由煤炭企业承担,那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产能过剩折射出当下中国企业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李朝林认为,接下来最大的问题是这些企业如何停下来、退出来。 无路可退 “煤炭企业到了需要啃下硬骨头的时候了。”李朝林认为,当前煤炭产业已到危急时刻,如果不采取标本兼治的果断措施,产业困境的风险还将大大增加。“煤炭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运行,根本出路还是要靠改革、靠发展,去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李朝林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开出了治病的处方:对旧动能要下决心淘汰一批,更多地改造、升级一批;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 “这算是找对了病根子。”李朝林说,这意味着煤矿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即将出台,无疑会使得整个行业迎来新一轮兼并重组潮。 “应鼓励企业通过控股或参股,真正实现煤电一体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在2016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也表态说,目前我国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还有7000多处,产能为5.7亿吨/年,需要加快兼并重组。 在记者的采访中,山西、四川的一些民营煤老板表现出自己的煤矿被整合的诉求,但很多煤矿涉及民间融资和高额的债权债务而脱不了身,因此退出机制如何制定至关重要。 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及专项奖补等政策。 “这样通过国家层面的帮助,地方把给僵尸企业、僵尸产能的巨额补贴用能鼓励企业破产、产能退出,实现有序平稳退出。”分析师告诉记者,企业无法顺利实现破产和出清,一直是饱受诟病的问题。这是中国产能过剩的症结所在,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出明确的出清制度。(华夏时报)

相关阅读
煤炭行业遇冷高管外出推销 1吨煤卖不过1方沙子[09:23]
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行业重点要稳定煤价[12-23]
煤炭行业机会在重组整合[12-21]
国家能源局:煤炭行业正处于扭亏脱困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12-17]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煤炭行业处于扭亏脱困和转型发展关键期[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