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大洗牌”中,攀钢紧扣“活着”这一生存命题,以“保命经营,资金安全”为核心,全面打响了控亏强基攻坚战。
刚刚跨入新的一年,全国各地钢厂停产消息不断传出。
1月8日,贵钢公司宣布贵阳油榨街厂区钢铁生产全面停产,结束了57年的钢铁生产历史;山东80%的“僵尸企业”已停产。而在去年末,中国港中旅集团成为首家退出钢铁业的央企……
在这场“大洗牌”中,攀钢紧扣“活着”这一生存命题,以“保命经营,资金安全”为核心,全面打响了控亏强基攻坚战。
控亏 打造低成本供应链拓展生存空间
“为了节约一分钱,我们啥子办法都想尽了,最后还是亏。”这是西昌钢钒炼铁厂烧结工艺首席工程师林文康心中的遗憾。
事实上,亏损,已成为当前钢铁行业的常态。
相关消息称,造成钢铁行业如此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最突出的,单靠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企业退出机制尚未建立;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加重了恶性竞争。其中,板材产能过剩尤为突出。热板卷、冷薄板、镀锌板跌价幅度均高于普通钢材,传统的高附加值产品优势尽失。对于重视板材产品的攀钢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
“我们左右不了市场,但我们能左右自己,只要舍得拼,把亏损降到最低,是可以做到的。”进入2016年,西昌钢钒总经理肖明富提出加大控亏力度,要求干部职工与河北普阳钢铁对标,力争将成本做到主销售区域最低。
不断加压,只是希望能够“活下去”。近3年,西昌钢钒依靠自己的力量全力控亏,年均降本增效达19亿元,吨钢人工成本处于国内冶金行业领先水平。
西昌钢钒只是攀钢自我“革命”、全力控亏的一个缩影。进入2016年,攀钢各子分公司(单位)围绕攀钢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分两步走”目标任务,紧盯资产负债率小于90%这“一个目标”,坚守边际贡献为正、现金流为正“两个基准线”,立足产线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原燃料结构调整,全力控亏。
紧抓销售市场这条主线,国贸公司确立了2016年的目标任务——全力做大主区域市场销量,确保攀钢80%的产品在西南主销售区域消化。
值得一提的是,攀钢干部职工破解控亏这一生存难题,不仅仅局限于销售市场和生产管控等环节,更在于打造多点盈利的链条。
“做电商烧钱是行业的共识,但是,攀钢无钱可烧,我们必须寻求多点盈利。”这是攀钢成都投资公司总经理谢海的控亏法则。2015年,成都投资公司旗下的积微物联和达海产业园业绩全面飘红,全年收入达9亿元,同比增长10倍。其秘诀在于线上线下互补,实现了多点盈利。生活公司通过超市、自制香肠腊肉等多点服务,实现大幅减亏。攀钢钒盈利能力居国内同等规模钢企先进水平;矿业公司、攀长特、西昌钢钒等单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市场那么大,只要肯努力,肯定有办法。立足“活下去”这一重大命题,攀钢各单位实施成本动态倒逼,全员参与营销,全员拼争市场,拓展了生存空间。
强基 补齐短板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钢协消息称,2015年1至11月份,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亏损531亿元,利润同比下降775亿元,亏损面达到50.5%。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形势如此严峻,攀钢在2015的销售业绩却不俗,钢轨市场占有率提升了4个百分点,路外钢轨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成功突围西北市场,西安市场钢材月销量达1.6万吨,区域市场和直供用户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对此,攀钢钒热轧板厂副厂长方淑芳称,要想在市场中成功突围,必须要有强大的基础平台和现场执行力。2015年,方淑芳与国贸公司相关人员一起开拓云南市场,靠“技术牌”拿下低压力制管用钢合同,产、销、研齐心协力生产出了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迅速挤占了昆明窄带钢市场30%的份额。
竞争在市场,而决胜在现场。“基础管理不扎实的企业,在市场上注定没有竞争力。”攀钢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比肩先进企业,攀钢在产品质量、交货期、信息化建设等基础管理方面仍存在差距,夯实基础管理刻不容缓。
实际上,早在2010年,攀钢开始在攀钢钒推行宝钢“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后,工序横向协作能力明显增强,钢铁料消耗等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屡次刷新,生铁成本和各项费用大幅度下降。2014年,攀钢在普钢板块启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不到两年的时间,钒渣球磨机产能、铁系统金属损失率、镀锌产品质量降级改判率等关键性指标得到改善,创造效益达5亿元以上。
2016年,在“保生存求发展”这一重大命题下,强基,需要健全完善的制度流程体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全面补齐管理“短板”,打造管理有度、上下联动、责任清晰、充满活力的管控体系,加快提升企业的执行力;需要强力推进机制创新,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需要强力推进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需要全面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正能量,全面构建和谐幸福攀钢。
“高者必以下为基”。着眼控亏求突破,紧盯现场打基础,正是攀钢实施“科技强企、主攻钒钛、做精钢铁、放活非钢”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攀钢“活下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