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供给侧改革与电动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发表日期:2016-02-01 09:55:07 兰格钢铁

要理清供给侧改革与电动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关系,需要把产业发展跟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看。过去我们面对的是短期问题,即所谓的周期性问题,现在我们认识到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趋势性的问题,即长期性问题。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长期的,其面临的问题是长期性问题。要解决长期性问题,就不能像过去那样,从需求侧着手。中央决定转向供给侧,因为我们的问题出在供给侧,我们也要从供给侧着手,找出有效的对策。 问题出在供给侧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刻,面临着结构性的挑战。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最突出的是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下行通道。为什么下行?根据研究,结论是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结构需要调整,但是结构调整要付出成本,也有痛苦,这就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还有就是对过去刺激政策的消化期,过去对应办法是用短期政策去对应,也就是刺激。刺激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后果,最突出、集中的表现就是负债率过高。“三期叠加”的核心问题就是经济增长进入了下行通道,增速下降。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从需求侧研究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是靠不住的。对于一个长期问题,要从供给侧分析。我国经济出现了增速的下降,那是趋势性的下降,不是周期性下降,周期性下降在一段时间过后会反弹,而趋势性下降一定是供给方面出现了问题。 供给方面由三个因素决定,即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我们的问题出在技术进步方面,即效率太低,解决办法就是要提高效率。 我国的经济为什么下降呢?一是劳动,人口红利没有了;二是资本,用投资拉动增长,效果已经不大了;三是效率提高,改革开放以后的效率比改革开放以前的效率对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的提高。效率的提高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改革。改革把城乡市场打通,结构的改变会提高生产力。资源的配制结构发生了改变,土地资源从农村的低效利用变成了城市比较高效的利用;另外,农村劳动力低效运用也转到了城市里面比较高效的运用。 二是开放。开放使得我们在自身创新不多的条件下,得以引进外国的设备与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到了本世纪初期,我国跟国外的技术水平差距大大缩小,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自主创新,效率就很难再提高了。 从2004年到2006年,效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很明显的下降。对于这个问题的根源,需要从供给侧着手解决,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提高效率,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经济总量的增量。经济总量的增量由三个因素决定,一个是资本增量,就是投资;一个是劳动增量;一个是效率的增量,也就是效率的提高。所以,从供给侧采求对策,其核心就是要提高供给的质量,也就是提高供给的效率,就是要从过去着眼于供给的数量扩展转到提高供给的效率。电动汽车产业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质量呢?要靠改革,用改革去铲除、消除体制性的障碍,建立一个好的体制。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两个组成部分,提高供给的质量和进行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其实就是体制改革,特别强调的是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的改革。改革要决定两方面问题: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由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要发挥有效的配置和再配置资源作用,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够在改进中得到好处,能够提高效率。在电动汽车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就属于资源的再配置工作。通过市场的作用,使得原来误配置在长板上的资源--过剩产能、过多的房地产库存,从长板流到短板,从低效率的企业,甚至是僵尸企业流出来,流到效率较高的企业去,这样整个产业的效率就可以得到提高。此外,市场还能建立起正向的、正确的激励机制,实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 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和机制,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过去政府发挥的作用也很大,但是主要在于直接干预微观经济和直接配置资源,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技术路线,决定投资大小等。然而,政府应有所不为,有所为。政府的一些辅助措施,抑制了竞争,结果负作用比正作用还要大。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品,从大的方面来说,在当前,首先就是要推动改革,建立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和机制;另外,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使得结构调整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政府只能是提供公共品,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平等竞争的经营环境。法制是发展的保证,平等竞争才能让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更强。 第二,要建立良好基础性科学研究体系。通常科研可以分为三部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应该主要由政府和社会负责,因为它有外部性;应用研究可以由政府、社会和企业分担;开发研究基本上是企业的事情,需要通过市场来激励,而不是政府。 第三,推动技术研发。电动汽车技术中,部分技术是共用的,部分则需要较大的投资和不确定性的革命,这些是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很难承担。此时就需要政府的介入。介入的办法,可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伙伴关系,也可以是政府牵头来组织产业联盟开发。 第四,促进企业规模化生产。政府促进企业规模化生产的方法一定要讲究,如果是补贴,一定要补贴需求方,而不是补贴供应方,因为需求方和供应方之间,隔着一个市场。特别要注意,不要进行所谓的竞争后补贴。已经进入竞争了,对部分企业进行补贴,实际上是打击了别的企业。 另外,政府不要去认定技术路线。不管直接认定,还是间接认定,这个风险都很大,因为政府没有这个本领去认定哪种技术路线是好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这个本领,知道哪一种技术能够站得住。政府应该去组织、规划,最好是因势利导地来制定规划,设立平台让众多企业来提供规划设想,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概括来说,就是需要用改革来推动供给侧的质量提高,以此应对挑战,才能够保证今后电动汽车产业能够持续的、稳定的、有效率地发展。

相关阅读
八钢、韶钢联袂停牌 宝钢“首秀”供给侧改革[09:18]
供给侧改革与电动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09:55]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鼓励开发商降房价去库存[09:52]
江苏县有国有经济处空缺状态 或成新一轮国企改革突破点[01-29]
人民日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取得重大进展[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