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是钢铁企业的主要能源消耗指标,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钢铁“寒冬”的严峻形势,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企业求生存的根本所在,而如何在电能消耗中挖掘效益,成为各企业孜孜以求的聚焦点。 加强电能管理工作,合理组织生产和用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改革耗电高的工艺,逐步淘汰耗电高的低效设备,抓好各生产工序的节电工作,提高电能利用率等,这些都是节电的潜力所在。 2012年,凌钢吨钢电能消耗在全国钢协69家钢铁企业对标指标中排名相对靠后,位差显现差距的同时,也说明凌钢存在的节电潜力,节电后的效益是巨大的。这一现象引起了时任机动部检验科主管的孙向东的高度关注。 “怎样节电?怎样把能耗降下来?怎样把这项工作推行下去?……”种种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如果使用时下的交流变频调速技术,一定会使设备电耗大幅降低!”当他把这一想法与领导汇报后,立即得到领导的高度认可。并让他抓紧进行可行性研究。 从那时起,他每天除了做好本职的检验工作外,只要一有时间便跑到现场,全面了解公司高耗电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及节电可能性并做了大量调查统计,整理出了相关数据。经多次修改、反复认证,孙向东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2013年1月份完成了《凌钢实施变频节电可行性调研报告》。报告提交公司后,引起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2014年,凌钢节电改造工作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全面立项、实施。随着节能项目的上线运行及后续节电项目的陆续展开,公司整体节电改造效益估算每年将在一亿元以上。 今年2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从2016年开始,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未来将利用5年的时间通过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不达标的钢铁产能依法退出,引导主动退出等手段在减粗钢产能1—1.5亿吨。回顾凌钢近几年的历程,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新上或改造的环保除尘,煤气发电改造,节电改造等等一系列改造工程已经走进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前列,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而节电改造项目的诞生,起源于一个设备管理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起源于一个普通的凌钢人对凌钢的挚爱,这是一种品质,可贵而又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