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玉溪市在全省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申报试点城市评审中脱颖而出,位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评审第一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评审第三名。这意味着,玉溪市在全省海绵城市建设中走在了前列,将代表云南赴京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 今年3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下发文件,启动2016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要求各省择优推荐1个城市参与全国范围内的竞争。随后,3月7日,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局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申报试点城市评审的通知》,要求昆明、玉溪等8个州市做好我省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一周来,玉溪市住建、规划等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在3月13日下午的全省竞争性评审中,取得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评审第一名、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评审第三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指挥部,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和理念政策宣贯等活动。一年多来,全市上下从思想认识聚焦到部门行动集合,以及城市管理机制创新,都做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目前,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有山水佳园小区、聂耳东路以及玉湖片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玉湖片区作为汇水片区已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要求。 按照规划,玉溪市将以“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为目标,系统发力,建设河畅岸绿、人水和谐、生态宜居、高原特色的海绵玉溪。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据住建和规划部门介绍,作为竞争性评审的第一名,玉溪市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据悉,去年共有16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这些城市将连续3年得到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还将按补助基数奖励10%。对此次在竞争性评审中的前三名,省政府也将连续三年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满足管线单位的使用和运行维护要求,同步配套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的市政公用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及地下管廊建设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