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两会”期间,能源行业热点舆情主要有:新能源车今年将增长一倍以上、内陆核电站建设正在深化论证中、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加速、试点逐步扩围输配电价改革全面提速、中石油大庆油田前两月亏50亿资源枯竭难题待解等。其中,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加速成为能源方面核心话题,相关政策措施细化后,地方政府及煤企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的动态将继续吸引舆论关注。 中石油大庆油田前两月亏50亿 资源枯竭难题待解 【舆情概述】今年以来,由于原油价格不断下跌,我国油田不断爆出亏损以及停产等危机。3月17日,《证券日报》报道《资源枯竭再遭低油价重击 中石油大庆油田前两月亏超50亿》关注大庆油田在低油价下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报道称,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姜万春在今年两会上向总书记汇报时表示:“今年前两个月,油价持续走低,大庆油田亏损额已达50多亿元,经营压力不断增大。” 【舆论观点】2016年,受低油价困扰,我国油田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胜利油田2月宣布关停4个油田的消息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而此次大庆油田亏损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对于石油产业链上游的关注。从舆论反馈来看,以上游产业为主导的大庆油田,受到低油价的冲击较大,此次亏损的消息也符合大部分行业人士的预期。创新转型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卓创资讯分析师高健在接受《证券日报》的采访时表示,大庆油田上游产业根深蒂固,转型非常困难。大庆油田亏损的消息在网民舆论场上同样引起热议,一部分网民结合油气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对大庆油田的亏损表示理解,并呼吁企业加快产业转型。一部分网民结合国内成品油价格,对企业展开质疑与调侃,此外,由于企业的亏损,工资和待遇的下降也引发了部分网民的不满,给企业的舆情造成一定压力。 【分析研判】目前来看,国际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走低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对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来说,为了节约成本,油田减产、关停的现象或将增多。在此情况下,有关员工安置、成品油价格、反腐等话题易引发舆论关注,成为企业潜在舆情风险。此外,传统油田的转型问题仍将持续受到关注。在产业链上游向下游石化产业发展成为趋势的情况下,企业应警惕石化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避免引发新的舆情风险。 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加速 未来或关闭大量煤矿 【舆情概述】3月15日,据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另据16日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发改委定时发布会上表示,日前,《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已经印发。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细化政策措施,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努力打赢化解过剩产能这场硬仗。 【舆论观点】业内分析认为,高层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至少要做到去产能的彻底化。两会过后,各省去产能目标陆续公布,涉及各个煤企,关停煤矿和减员分流等具体改革措施也将进一步细化。从目前煤企的态度来看,基本上都在积极响应去产能改革。 【分析研判】目前来看,随着神华、中煤等大型煤企带头主动限产减产,龙煤、兖矿等企业启动分流政策,尽管多数企业方面去产能的目标尚未正式出台,但在行业困境的压力下,不少煤企都已经陆续关停资源枯竭的煤矿。舆论普遍认为,未来关闭大量煤矿超出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大。后续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细则发布后,涉及关停煤矿减产、减员分流等事宜将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同时大量矿井的关闭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或将带动相关方面资本市场预期上涨。 内陆核电站建设正在深化论证中 【舆情概述】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表示,中国内陆核电站建设正在深化论证中。相关话题随后引发媒体广泛报道。 报道援引许达哲的表述称,关于内陆建设核电站正在深化、论证中,当然我们会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前提是确保安全,为人民的福祉提供安全的保障。 【舆论观点】在全国两会期间,“内陆核电”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近些年来,“雾霾”情况加重,成为困扰各大城市的首要问题。而部分内陆地区一次能源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高,导致“用电荒”的频繁出现。因此,部分专家呼吁尽早启动内地核电站建设中国内陆核电。同时,有业内人士提出,无论沿海还是内陆,建设核电厂都要特别关注环境和安全问题。 【分析研判】目前来看,虽然内陆核电得到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可,但舆论整体仍持谨慎态度。其安全保障性、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引起公众担心的首要问题。对于内陆地区来说,空气污染、用电荒等问题对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而有关内陆核电安全的争论仍将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从网民观点来看,公众对于核电安全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核安全事故的担忧仍然广泛存在,成为内陆核电的重要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