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洪榕:目前对A股市场最可怕的认知

发表日期:2016-04-13 08:45:31 兰格钢铁

A股市场是个特色市场,最特色的是市场参与各方,包括监管层对A股市场的认知都非常之特别。 大家都认为A股市场是个坏孩子,而且认为这种坏都不是自己造成的,而且谁都想顺着“坏”去闷头赚钱,包括上市公司,包括机构,包括已经觉醒的散户。 坏孩子自然需要严加管教,虽然对国家而言这个坏孩子很有出息,帮国家解决了很多问题,从帮国企脱困,到帮助国企做大做强。 去年A股的暴涨暴跌,让政府伤透了脑筋,更是把坏孩子的名声坐实了,这可以说后患无穷。 “不让坏孩子惹事”成了监管的第一目标。 为了不让坏孩子惹事,大人一般会怎么做,最保险的就是把孩子反锁在家里,把窗封牢,而且必须关在一楼(担心小孩跳窗或跳楼)。 可怕吗?如果监管层这样对待A股这个坏孩子,大家想想后果,这个孩子会怎样?除了变笨变傻变成废物还有其他可能吗? 可悲的是我们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正在A股发生:监管层不敢不愿看到A股大涨大跌(惹事),认为涨了就有大跌的可能,似乎认为指数越低大跌的风险越小。 就似乎企图把A困在一个窄幅的空间内。 这样奇怪的行为源于对“指数越低大跌的风险就越小的认知”,而且这是个市场普遍的认知,但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个认知不仅愚不可及而且祸国殃民。 你可以把小孩关在一楼,但你准备把A股关在几楼呢?关在30楼?25楼?35楼?40楼?你认为哪个楼层算高,哪个楼层算低?你是怎么判断的呢?你的判断合理吗?你的职能是判断股市高低的吗?你认为35楼会摔死人,25楼往下摔就不会死人?常识告诉我们10楼以上往下摔不死也残,难道你要把A股最终困在10楼以下?我这样问是不是很疯狂,但我这个思维是第一原理思维。 我知道要消除这个认知很难,但还是希望大家认识到这个认知的危害性,尤其是监管部门,为此给监管部门提十条建议: 1、 不要人为判断指数是高还是低,但做好一旦下跌的风险防范体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 对可能发生踩踏事件的风险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可能发生的踩踏做好预案; 3、 建立谣言快速澄清反应机制,严厉打击谣言制造者; 4、 对可能引发谣言的信息(比如融资规模及风险评估数据)做到及时公开,不给谣言可乘之机; 5、 加强打击市场操纵者,尤其对一些期指与现货非量化套利机构要严加监管; 6、 对可能影响股市的重大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小心而有章法(格林斯潘方式值得学习); 7、 加快速度让股市制度归位,责任归位,监管归位(少些中国特色); 8、 更加重视投资者结构的制度性引导,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提高到制度高度; 9、 少把投资者教育挂在嘴上,容忍市场对投资者进行适当的教育。 10、 梳理股市向银行体系风险传导的可能及路径,做好相关预案。 以上第2到第9条其实是我在2015年1月2日上海外滩踩踏悲剧发生后写的长微博《骚动的是人心踩踏的是人性》一文中给监管部门提的八条建议,可惜没被重视,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股Z灾了。这篇文章因为过于马前炮,早写了半年,太可惜了,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写好之后就拿着这篇建议去证监会门前裸奔就牛了——但如果这样股z灾就不会发生了,那裸奔就只是个笑话了,哈,历史无法假设,所以,我们更应该活好现在,规划好未来,不是吗?!

相关阅读
洪榕:目前对A股市场最可怕的认知[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