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2月,华尔街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分析师GaryShilling就曾在彭博专栏撰文称,鉴于原油供给远远超过需求,预计未来油价将跌至10到20美元。 不过,油价2015年全年虽录得大跌,但年内低点也仅触及34美元一线。哪怕是随后的2016年,油价低点也时26美元,距10美元的目标价还存在一定距离。 如今,在多哈冻产协议“流产”之后,这为华尔街大佬又拿出了他那著名的油价“10美元论”,理由依然是原油市场供应大幅高于需求,且认为只有油价跌到10美元时供求才会回归平衡。 此前,已被广泛报道的消息是:主要产油国上周日在卡塔尔召开的会议未能达成冻产协议,因沙特要求伊朗加入协议。这超乎了外界对此次会议能达成协议的预期,周一盘初美期油价便以超6%的跌幅开盘。 此时,Shilling便在推特中写道: 多哈会议以失败告终对于我而言并不感到意外,坚持有关油价会跌至10美元-20美元/桶的预估,油价今天已经跌了6%。 Shilling还在知名财经网(博客,微博)站BusinessInsider解释了他此番预估的缘由,即原油产出大幅高于需求,他写道: 正如下图,至少在过去20年中,非OPEC国家的原油产出步伐已经超过OPEC国家。 随着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开始威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市场份额,以沙特为首的OPEC“开足马力”来增加产出,看究竟谁会在这场低油价大战中熬得最久。 随着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开始威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市场份额,以沙特为首的OPEC“开足马力”来增加产出,看究竟谁会在这场低油价大战中熬得最久。 在Shilling看来,当油价位于10美元/桶(也就是开采原油的边际成本)时,OPEC会彻底承受不住,届时失衡的石油市场才会重新找回平衡。 不过,Shilling大概没有料想到随后的行情。在进一步消化“冻产”无果这一负面消息后(不少投行认为不冻产反而有利于油价长期表现),油市投资者将焦点转向诸如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致该国原油大幅减产等显著利好消息上,油价也于欧美盘中一路反弹,美原油价格终盘仅录得不足1%的跌幅,重新收复40美元/桶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