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是中国煤炭高产城市。如今,煤市的低迷激发了当地企业的创新思维,他们正在琢磨着把黑黢黢的煤炭甚至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炭固废,变成五花八门的新东西。 在山西晋坤矿产品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企业负责人李亚军向记者展示了几款面粉状高岭土产品。他说,这些都来源于窗外那堆煤矸石,“这些固废经过磨细、煅烧等多道工序,变成了可以细到面粉颗粒1/30的高岭土晶体,可以广泛用于涂料、造纸、电线电缆等领域。” 此外,女孩子常用的美白、防晒化妆品也少不了高岭土。“高岭土晶体是六边形片状结构,可以覆盖在皮肤上。这种形状好于此前用在化妆品中的钛白粉,而且成本下降80%。”李亚军说。 还有些企业从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粉煤灰上找到了灵感。“我可以建造一间房子,全部用粉煤灰产品:从建房子的砖、瓦、地板,到室内的餐桌、茶几、橱柜、床、壁画等等都可以生产。”山西省润臻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勇说。 去年以来,为了缓解煤炭困局,中国拉开了煤炭供给侧改革的大幕,旨在消化过剩产能、提高有效供给。朔州市的煤炭固废创新利用,只是冰山一角。 目前,当地正不断从煤堆中推陈出新,开发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产品创新“无中生有”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介绍说,该市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发出的技术成果中80%以上属于国内首创,60%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朔州市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经取得13项国内专利、1项国际专利,其中粉煤灰提取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新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记者走访一些煤炭领域创新企业后了解到,受益于技术创新,这些公司利润连年走高。 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国胜说,粉煤灰既可以制造出透水系数高于国家标准1.5倍以上的透水板砖,适应建设“海绵城市”的需要,又能制造毫不透水的地板,用于室内装修,“不同的产品迎合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胡勇直言,一吨煤炭不过两三百元,许多煤企挖一吨赔一吨,但用粉煤灰开发门窗等建材每吨利润可达1万元以上,“企业收入已经连续三年翻番,2016年有望达到5亿元”。 晋坤矿产品有限公司也连续多年稳定发展,产品还打入国际市场,2015年出口创汇增长幅度超过20%。“创新就是动力,这个成绩在整个煤炭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来之不易。”李亚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