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为什么说想卖国货要先“讨好”中产阶级

发表日期:2016-05-13 11:13:52 兰格钢铁

 这是一个逐渐被中产阶级占领话语权的时代! 刚收官的国产剧《欢乐颂》第一季,自一开播就被媒体频繁“刷屏”,而这部正当时的热剧所要深层诠释的正是,在中国当下中产阶级逐渐“掌握大局”。很显然,在剧中排除命运因素,能叱咤风云的是以安迪、赵医生为代表的中产阶级。 按《欢乐颂》里的解读,中产阶级是知识精英,他们听德沃夏克、看东野圭吾、聊的更是高雅兴趣,他们要的是“腔调”。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的中产阶级也在影响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有报告显示,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为12-10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30%。而“钱”作用于“腔调”的最直接的结果,便是让人们的消费趋势倾向于以“品质”为主导。 日本电机工业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白色家电出货额为22,043亿日元,较上年减少2.8%,连续两年下滑。但电饭煲上升11%至1262亿日元。电吹风与电动牙刷出货额猛增37.1%与26.7%,分别为265亿日元与126亿日元。而这些便于携带产品的上升则得益于外国游客的观光消费。结合国内媒体报道的国民海外购智能坐便器、电饭煲等新闻,不难想到中国消费者为他国家电利好做出了贡献。 但放眼望去,国内上至白电三巨头,下至二三线小企业,家电国货可谓不计其数,电饭煲和智能座便器也不乏知名品牌,可国民为何仍不远万里去海外背货? 把这个问题在微博上搜一下,答案了然于心。正如网友@downeysun所说,不是国人出国爱扫货,有些东西品质差的真是十万八千里。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在两会期间表示“初期我以为是大家迷信国外产品,后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日本的电饭锅,发现日本电饭锅的确做得非常好。” 说到这里,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一下,国货缺失的并非技术。央视去年曾做过一次国产和海外电饭煲的盲测,除了国产几百元的电饭煲评分低外,国产千元的与日产的评分几乎不较高下。美的电饭煲公司副总经理孟志敏也证实,中日家电产品技术差别并不明显。 国货的差距在品质,通俗讲就是产品质量。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指出,国货与洋货产品在制造精细化、精益化和工业设计上存在差距。我们产品拼件缝隙多在3毫米左右,而德国一般能控制在1毫米左右。 这也导致中国企业进入到另一个循环的怪圈。那就是,产品品质导致企业诚信危机,频频爆发质量问题的企业选择沉默或回避,又因为资金问题不在研发上投入改善品质,最终造成消费者对国产产品普遍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又促使稍有资本的国民去海外淘货。 退一步讲,即便中产阶级买了企业价格战下的国货,可一旦发生了质量问题,他们也会得了便宜卖乖地在微博、朋友圈吐槽其品质堪忧,顺便崇洋媚外地感叹这个假期真应该辛苦点要去海外背货。因为,打着“技术”旗号缺乏“品质”保障的国货,简直就是在羞辱知识分子的钱包跟智商。 当然,对标精湛品质的家电产品,并非空白。上文所提到的盲测中跟日产电饭煲打分齐平的美的电饭煲,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外,还有今年推出的小米电饭煲、格力产的大松电饭煲,以及对标戴森的小狗电器,都是李克强总理口中“以消费者选择倒逼工业消费品提质和'中国制造’升级”的最好例证。 中国有句谚语叫“见人下菜碟”,甚至连总理都在说,现在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消费品最终要接受市场的选择。既然占据了中国近1/3人口的中产阶级有钱任性、看重品质,那企业就应打好“品质革命”,拿出工匠精神做出堪比艺术品的产品。而伴随着这场因中国中产阶级而起的变革,也势必会推动家电企业由“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

相关阅读
为什么说想卖国货要先“讨好”中产阶级[11:13]
【出口贸易】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2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5.9%[04-13]
政协委员呼吁布局建设中国货运机场网络[03-07]
产油国货币大幅反弹可能无法持续[02-26]
【出口贸易】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