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篇名为《千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广为流传。文章的核心意思是:华为已经在逐渐搬离深圳,因为无法承受深圳的高房价高成本,而深圳市政府为了留住华为,也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可奈何花落去,华为仍然去意已决。其实,这种看法明显偏颇。大家都知道:华为的成功,既是任正非和他的弟兄们用智慧和血汗拼出来的,也是政府锦上添花用“保护和扶持”政策“养育”大的,一些人拿华为做诱来责备政府,华为的任正非是不会买账的。 说实话,我对深圳的印象比人们传颂的要槽糕很多。过去二三十年,几乎每年都要去深圳,每一次的内心感受都差不太多。期初,深圳公务员的勤政、警察的文明、市政的管理等方面,还相对前位,毕竟当年内地人孤陋寡闻、见识有限;而近十来年,深圳的开放与发达,与内地的差距在明显缩小。毕竟都在同一块热土嘛!我们既可以理解为内地发展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也可以理解为深圳的发展停滞不前。 从某种程度上讲,深圳的发迹和崛起,是基于一度相对特殊的政策前提下,三类人的血汗奉献: 华为对于深圳真的那么重要?! 一是大量来自内地村镇的以卖苦力为营生的打工者; 二是外来的知识分子及科技人才产生了“聚集效应”; 三是珠三角无数中小企业主的辛勤作业。 而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上述三类群体,而是“坐收渔利”的政府财政和国有财团--以多种方式汲取前三者的血汗。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当年习仲勋那批人激情打造的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给中国改革开放趟出了一条血路,也在珠三角栽下了一颗经济大发展的参天大树,而深圳最大的受益者,则是一批批后来的乘凉者:政府部门及国有财团(及其高层管理者)。自设立深圳特区以来,这个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特区,除过靠地产及金融投机推动了外表靓丽的城市建设外,在文明素养、体制机制、幸福指数等方面的进步,实在是有些“小脚女人”的味道。全世界城市化的逻辑几乎都是:外来移民干倒土著人,然后一代代繁衍生息在这里,并成为城市的主人。而深圳初期的外来建设者们,很多人都没有资格留在这里,留在这里的相当一些人也“逃离”了。 华为对于深圳真的那么重要?! 我们不妨想想: 当年那几十万靠卖苦力的打工者们,有多少人还有能力和心情留在了深圳发展? 当年那一批批以驻足深圳为荣的优秀企业及企业家们,还剩下多少留了下来,留下来的企业又有几家对驻留深圳感到满意和自豪? 第一代、第二代深圳人的优秀子女们,有多少人学成回深圳继续建设深圳? 我每次到深圳,都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你是一位外来打工者或者过客,就会觉得这里一些官员的官僚做派、执法形态、权贵神态、金钱饰器等等,甚至比内地很多地方更俗。 在这里,缺乏人性和关爱的商业气息的确很浓,缺乏人性和关爱的权力机关仍然很牛。 为什么网络要热炒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关于房价的一段话?无非是想借坟哭冤。任正非对于深圳高房价所带来的弊端,深表忧虑,他的意思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深圳房子太多了,没有产业发展空间;第二、住房太昂贵,推高了生活成本,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用工成本增加。 对于任正非的此番言论,很多人借别人的香炉许自己的愿,并热力炒作。其实,任正非只是感慨一番,发发牢骚,亲近任总的朋友说,任先生更深层的意思是:深圳的产业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规模太少,而住宅用地占去了很大份额,这对深圳的产业经济发展很不利。 华为对于深圳真的那么重要?! 在我看来:深圳华为的崛起,一方面靠任正非及其热血团队的玩命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靠政府锦上添花的政策“关爱和扶持”,任先生内心世界对政府的认知和判定,只有他自己知道,并非外界所说的那么“擂”。中国越是有名的企业家,遭遇政府刁难的情况越多,任总自然也不例外,但并非因为如此,你就不“爱”政府。即使你想跟政府保持一定距离,那你能逃离政府的“你不爱我我爱嘛!”吗?有人热炒说:华为要跑,这纯属臆测。企业发展,自然要考虑成本底线,华为部分离开深圳,不等于华为要撤离深圳。说到底:华为,你丫的能跑到哪里去?失去中国的天和阳光,脱离中国的这篇“虽臭还算热乎”的土壤,恐怕难觅乐土。 有观察家指出:十五年前,深圳能诞生华为、中兴通讯、腾讯、比亚迪、中集、招行、平安、万科等非常优秀的企业,还有大批创新型科技企业,现在的深圳还能诞生什么优秀企业吗?而是完全没有。这些本来应该脱颖而出的企业,在极其高昂的房价成本负担下,其竞争力极其脆弱。其实,这一现象,既有政府城市发展战略的失误,更有经济发展升级的内在必然规律。我反对把所有屎盆子扣在很不容易的政府头上。 其实,华为跑不跑走,对深圳而言并不那么重要,而对于中国而言:很是重要!对于深圳更重要的是:各路人才及中小企业,还能不能在深圳继续生存发展下去。这才是深圳党政机关及幕僚们要静心研究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