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我国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发表日期:2016-06-20 09:08:15 兰格钢铁

从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内涵阐释出发,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危害,在确认煤炭矿区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效的基础上,针对现存矿区环境中的薄弱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煤炭环境问题涉及煤炭开采、加工、储运和燃烧使用的全过程。寻找各种途径解决由于煤炭开发利用产生的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危害 1.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内涵阐释 所谓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被打破,其问题实质主要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煤炭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伴随矿区的开发建设而产生的,是人类沿着传统工业文明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工业文明的价值指针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被演绎成僵死的原料仓,毫无内在价值而言;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和占有自然,使之成为人类的奴仆。受上述思想支配,在长期的煤炭矿区开发实践中,人们始终不承认煤炭资源及其环境本身的价值,更认识不到矿区生态环境是资源。其结果必然是大量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矿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和难以恢复治理,直至影响煤炭行业的自我发展和人类的自身生存。 1.2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构成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所谓多环节指环境问题形成于煤炭开采、加工、储运和燃烧使用的全过程;所谓多因素指环境问题的形成与技术、资金、管理方式、政策导向和思想观念等多因子相关。 1.2.1 煤炭开采形成的环境问题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 煤炭开采分为井工和露天两大方式,其中,我国95%以上的煤炭产量来自井工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损害,井工开采以地表塌陷和矸石山压占为主,而露天开采则以直接挖损和外排土场压占为主。 (2)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煤炭开采过程中,为保证安全而进行的人为疏干排水和采动形成的导水裂隙对煤系含水层的自然疏干,共同破坏和污染了地下水资源。与此同时,大量未经处理含有煤粉、岩粉和其它污染物的矿井水外排,又影响到矿区及其周边环境。 (3)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主要来自矿井排风、煤层瓦斯抽放和煤矿矸石山的自燃。 1.2.2 煤炭加工形成的环境问题 煤炭加工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对原煤的筛分、洗选、动力配煤和土法炼焦。污染环境的方式主要是排放出大量煤泥水、洗矸、煤尘和有害气体。 1.2.3 煤炭储运形成的环境问题 主要来自于煤炭的储、装、运过程中产生的煤尘飞扬对矿区及运输线路两侧生态环境的污染。 1.2.4 煤炭燃烧使用形成的环境问题 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工业锅(窑)炉、民用取暖和家庭炉灶等。高耗低效燃烧煤炭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SO 2、CO 2和烟尘,造成我国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

相关阅读
前4个月泰国煤炭进口同比增长6.2%[09:08]
神华5月煤炭销量同比降逾两成[08:56]
我国10年节能15.7亿吨标准煤 煤炭消费占比下降到64%[08:54]
我国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09:08]
国内煤炭市场稳定运行 下周市场观望为主[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