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黄祖斌:德国队40年点球全胜的投资启示

发表日期:2016-07-04 09:16:52 兰格钢铁

英格兰足球名将莱因克尔(就是在足球赛中从没有得过黄牌和红牌的一位前锋队员)1996年前有句名言,“足球就是场上22个人奔跑90分钟,然后德国人获胜的游戏。”这句话的背景是,1982年,1986年,2002年,德国队都是世界杯的亚军,1990年是世界杯冠军,1994年世界杯8强,1996年欧洲杯冠军,2006年世界杯第三名,2012年世界杯冠军,2010年世界杯第三名,其中2006和2010年世界杯,都是被当年的冠军队在半决赛中淘汰。最近几届欧洲杯的成绩记得不太清楚了。 可见,自莱因克尔20年前说这番话后,德国队仍然保持着比较高的胜率和大赛的好成绩。反观英格兰,不论是欧洲杯还是世界杯,难打进8强就不错了,1994年世界杯居然都没能进决赛圈。阿根廷已经有20年没有拿过美洲杯或是世界杯的冠军了。 虽然基本上大赛中都不能战胜意大利队,但自从1976年欧洲杯决赛,联邦德国点球不敌捷克斯洛伐克,丢掉了欧洲杯冠军之后,德国队此后但凡点球大战,保持全胜。今天凌晨德国队也靠点球战胜意大利队。意大利、英格兰这种国家有点球失败的传统,但德国队就有点球胜出的传统。我亲眼见过的,除了这次比赛,还有大概2010年世界杯点球淘汰阿根廷,1996年欧洲杯淘汰英格兰。1980年代有次世界杯,德国队两球落后扳平,点球淘汰普拉蒂尼领队的法国队。 联想到股票投资。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有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在某段时间表现不错。比如中国的王亚伟,罗伟广,孙建波,都曾经是年度的公募或是私募的业绩冠军,然后呢? 对于投资人来说,希望的是基金经理能在长跑中胜出,而不是在半年业绩或是全年业绩中独领风骚,这种事对基金经理来说,可以借这个春风大量发行新基金,反正所谓的高净值客户普遍都是目的短线,想当然地以线性思维,天真地以为以往的业绩能100年不变,这当然是个笑话。 为什么德国队大赛业绩除了偶尔一两次大赛一直不错?要说到天才球员,人们会想到罗纳尔多,罗马里奥,梅西,齐达内等人,但德国队最近20年有什么天才巨星?我感觉好象没有。有些球员,水平其实一般,更没有在大赛中起到关键先生的作用,但靠着脸皮和他们的老婆,也能赚不少钱和并赚得眼球,比如贝克汉姆。但德国队这样的人是无法立足的。德国队靠的就是球队的整体。每一个球员就是一个部队,共同构成一个坦克或是飞机。这样的球队最难战胜。2006年意大利世界杯冠军,一共进了11个球,其中有9个球员进了球,这样的球队怎么防? 所以,如果一个基金经理,他以往的业绩来自于少数几只股票,这样的基金经理就很难在未来复制这种业绩。过去十多年,有不少基金经理靠茅台、苏宁、东方财富、恒生电子等赚了不少钱,但谁有能力或是眼光在未来找到新的苏宁、东方财富等股票?所以这种基金经理,我一般是根本不看的。第一年冠军,第二年倒数十分之一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对于个人股票投资人而言,最关键的是寻找到一种好的方法、策略,哪怕不是做价值投资,最关键的是这种策略的历史回测表现很好,原理上、逻辑上都是说得通的。用一个股票组合来体现策略的优势。股票总有一些无法预测的利空,比如315晚会突然披露双汇采购的猪用瘦肉精,比如突然出现的双聚氰胺事件择蒙牛和伊利的影响。但只要持股分散,单只股票出这种事,根本不用怕。等权配置后,这个策略大概率上平均涨幅就能跑赢股指,投资就轻松又简单了。这也是我持有60只股票或基金却很轻松的原因,业绩也还可以。 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投资组合进行投资,当然不是完美的。有些投资人或虽基金经理,集中持有好价格好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比这种方法好得多。问题是即使是上市的高管,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应该如何估值。而且多数投资人是没有能力准确把握爆发性大涨股票的基本面和进场良机的。 股票投资这个领域有很多泡沫,巴菲特,索罗斯,都是大泡沫,他们的业绩只能说还可以。巴菲特长期业绩比索罗斯差一些,但巴菲特非常稳定,从不大亏,但索罗斯经常赔大钱。最令我佩服的管理人是林奇,但林奇太努力了,40多岁就满头白发并退休。他一年要拜访上市公司四五百家,每天看几尽厚的资料,吃饭时间都要安排和行业专家、上市公司高管碰面交换信息。他后期管理的基金,每天买进5000万美元的股票,并买入5000万美元的股票。但即使是林奇,也承认自己买的股票,有60%能达到预期,就相当满意了,他买的股票亏损的列表有很长很长,犯过的错误无数,如果林奇都要经常犯错,一般人最好识相点,不要重仓持有少数股票。

相关阅读
黄祖斌:德国队40年点球全胜的投资启示[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