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好几家报纸刊物登了我的文章,最后觉得还是选这一篇比较好。因为,国企改革的缓慢,已经到了最后时刻。情况,很快要发生变化。 变化已经发生。今天,中粮公布改革方案,便是证明。可是,国资委总是非常谦虚,批评他也不还口,做好了也不声张,象是咬紧牙关绝不开口似的。 我想说的是,七月,将是国企改革的分水岭。六月发生两件大事,一是中纪委批评产“慢”,二是6月30日,肖亚庆表态要快,宣布顶层设计阶段的行将结束。七月已经发生三件大事,一是总书记发出号令“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一是宣布试点深化,结构调整有规模,一是揭开试点面纱,亮出中粮第一张施工图。七月,将是转折之月。 今天,人民日报的《中国经济周刊》发表长篇文章。但愿这是最后一批批评改革慢的文章。原标题是:“国企改革慢在哪儿?”网上改为“国企改革进度慢屡遭点名改革成绩单被指没分量”。里面用了吴敬琏、季晓南、谭浩俊、周天勇与我的观点,我的意见反映较充分些。整个意思,就是慢。 我说过,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国企改革要加快,今年走到哪一步也要有一条底线,不能总是慢腾腾。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国企改革不仅不能为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作用,反而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碍,成为经济的拖累。 谈及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我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中,'理直气壮’一词引人注目。而把活力置于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前面,表明'活力’是国企改革的基本的和首要的目标。'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里面的'尽快’与'新成效’,任务明确而具体。” 这个指示是纲领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国企改革的地位、作用、意义、任务和重点,为接下来的改革起到了总动员的作用。习近平指示为国企改革撑腰壮胆,也是在敦促各级部门加快改革进程。 肖亚庆能开启国企改革“快时代”吗?显然,能。是国家要他这么做,历史要他这么做。 七月,将是国企改革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