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该蓝皮书由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主编,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组织国内顶尖能源问题专家学者共同执笔完成。 以下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丛威博士在发布会上的发言,有删减。 煤炭似乎是一个被大家逐步忽视的一种能源。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煤炭是支撑了中国60多年工业建设的一个支柱性能源,从建国初期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当中的比重75%到现在降到66%左右。因此,从趋势上去分析煤炭未来的市场,它可能逐步会被替代,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煤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被迅速替代。 现在煤炭之于中国的能源,有点像现在的英国之于欧盟,我们到底是存还是留的问题。从长远来看,煤炭将来从长期趋势来讲最终是要被替代掉的,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所以说从长期来讲它一定是要退出的,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去设计这个退出的路径。但是,从短期来看我们无法迅速替代掉煤炭,第一是因为中国特有的资源禀赋,第二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我们现在业已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很难在短时间内替代掉煤炭,所以说短时间内煤炭依然要作为主体能源。 中国煤炭在2006年的时候产量只有14.7亿吨,而目前中国煤炭年产量达到了30多亿吨,中国用了十年时间实现了煤炭产量翻番。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产量的翻番的增长?这与中国当时所有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相关系,即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大量地需要钢筋、建材、玻璃、化工,在这个阶段煤炭是最便捷又最容易得到的能源品种,背后是一种驱动力量导致了供给侧的快速攀升。同时,我们用了大概三十年时间实现了中国煤炭产业完全的市场化,完全的市场化使得煤炭产业市场的信号迅速地传导到供给侧,使很多煤矿在利益的驱动下产能迅速扩大。从煤炭行业的需求侧看,我们发现煤炭的需求在大面积地衰退,同时这种衰退产生了一个叠加效应。煤炭的需求最主要集中在四个行业:发电、钢铁、建材、化工。因为我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工业化也进入了全面升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一方面面临的是产能的快速扩张,一方面面临的是需求迅速叠加性的衰退,这是我们现在煤炭所面临的问题的本质。 此外,煤炭黄金十年阶段所积累的一些问题开始集中爆发,比如说债务问题、企业管理效率问题,层层叠加导致了煤炭行业的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煤炭所产生的问题并不是说煤炭真正到了要被替代的这一步,更多的还是煤炭行业内生问题的一个集中式爆发。